去年我有接到一個案子,是幫一家電商品牌改官網。老實說,整個過程裡面最難搞的地方,大概就是付款流程那塊了。我選的是Webnode這種系統,本來以為會很輕鬆,其實沒有。 跟Webnode那邊聯絡,他們一直推Paypal給我們,講得頭頭是道啦,因為他們覺得做國際單就靠這個最多人用。但我自己還是猶豫蠻久的 - 台灣很多人還是直接信用卡刷比較順手不是嗎?那時候兩邊都跑跑看,PayPal、Stripe都有些小問題。像有次測試時輸入帳號錯誤,結果帳單就被鎖住,用戶回報畫面很亂、不知道要怎麼下一步。印象最深是某天客戶連問三次:為什麼pending好幾天沒消掉?真的會讓人很煩躁。 後來學乖了,每次交接或demo都直接標註退款政策、金流細節,一點細則都不敢藏。有突發狀況也不要硬撐,直接寫信丟Webnode客服,我有時候甚至把客訴全包給官方支援,就輕鬆很多了。 對了,有一種超常見的bug,就是有人只填了一半資料訂單就卡住,然後你每天都要去追工程師說「拜託修一下」,整個循環。反正重點大概就是 - 付款頁真的要設計簡單加上提醒,不然多一個小錯步驟失敗率就高。而且如果能找到一起懂金流的人處理這些雜事會省下超多時間,你懂我的意思吧? Oct 23
其實有時候真的不想再數那些年頭了,行銷圈混久了,Google 那個點名系統改版什麼的,好像三天兩頭來一下。那時候接過一個專案,是餐飲類,他們也只是很直白的要那種,「搜尋一定要被點到」的效果。我一開始還蠻傳統的,就一直塞關鍵字、搞那些網站速度測試,但說真的,後來發現好像根本沒人在意這些細節……嗯,其實是沒把人放在眼裡。 改變應該是從流程開始吧。預約那邊簡單了一下,資訊減量 - 以前網頁超級雜,現在就是乾乾淨淨。消費者要資料也比較輕鬆,不需要花腦筋找東西。畫面舒服多了,也沒什麼會干擾視線的廣告還是有的沒的(這個之前真的蠻煩)。後來 Google 好像也終於認帳吧,那個點名系統跑出「高品質」評價。 不過成果真心不是隔天就冒出來啦,就是很緩慢,但某一天突然流量自然地上升,而且業績好像偷偷地也有反應。以前覺得很多事情是技巧問題,到最後又繞回來,人性其實最難搞定。 唔,我自己做下來感覺,這一行沒有所謂全拿,你只會一直被迫去學新東西,有些想法藏著反而沒意思。不知道寫到哪裡去了,好像話題離題,但反正大致上,我遇到 Google 點名系統就是這種感覺。 Oct 23
當了爸媽之後啊,這種家長會還有校外教學什麼的,那些雜七雜八的資料真的是滿腦子糾結。光是名單就寫到手痠,以前就是一張紙在那邊慢慢抄…後來,開始接觸Google Sheet,又弄QR Code,欸整個速度快太多。不太需要再人手點名,我會先做一個簡單的出席表格,每個小孩給他自己的QR Code,到現場直接手機掃一下,一下就知道誰還沒到。有幾次老師看到也說蠻省事的。 另外有次剛好要聯絡班級群組,就順便把課表什麼的都塞進Google Sheet,再生個QRCode,上傳給大家,不管是Line、Email都能轉,一掃馬上看到孩子有什麼行程。像以前找半天簡訊現在根本不用。 這整套其實不難喔,隨便抓一些免費小工具就能生出來。不順手或卡住也是常有,那時候上YouTube搜一下就有教學。我覺得對於比較懶得搞複雜流程的爸媽其實很夠用了,有興趣可以玩看看~ Oct 23
每天都在搞行銷工作,AI用超多,短影片也是一直刷,有時真的覺得自己快變那種「輸入什麼、就出來什麼」的機器人。很明顯就是,你丟點指令,ChatGPT馬上生給你一份,你要報告要提案隨便套個模板,結果大家討論時腦袋整個懶掉了 - 直接就信演算法塞給你的東西是對的。有一次寫企劃,我整個只用AI弄內容,交出去超沒有溫度被主管退貨,那次我才突然驚覺,好像自己有點走火入魔?靠太多工具真的是很危險,很快就會忘記怎麼自己想事情。 後來我們團隊開始認真討論這件事,到底要怎樣才能用好工具但又不變成呆板跟風仔。因為有些題目,如果只是跟著平台推薦、聽演算法指揮,那其實根本沒思考,就等於啥都沒留下。所以我現在還是會強迫自己拿紙筆腦力激盪,有些東西就是得慢慢卡、碰撞才會有東西出來。不然全靠AI或現成流程,人真的鈍掉。 講白一點,其實還蠻建議大家偶爾不要只滑手機,多抬頭看一下身邊或生活裡的小細節,不知不覺人會清醒很多 - 至少腦子比較不是那種自動駕駛模式,你懂吧。 Oct 22
之前公司要辦活動叫我負責線上簽到,本來以為這很簡單,結果光挑APP就挑超久。說真的,有些介紹頁寫得跟神一樣,用下去直接崩壞,不是卡住就是莫名閃退。有一次資料全都不見,差點心臟病發 - 那次還好有備份,不然真不敢想。如果平台沒同步功能,檔案一下就不見了,出了事你根本不知道要找誰。所以現在再給我選,我一定先問清楚到底同步怎麼處理,再也不想被嚇第二次。 Oct 22
之前跟學校行政那邊提說,助理上下班打卡可不可以直接用 LINE,坦白講那時候超怕會直接被打回票,因為大家總覺得這類東西就是商用才在用。然後我有整理一些可行的方法給老師,比如說可以在哪個地方定位打卡、要不要用群組集體簽到這種,還順便把不用 LINE 的備案寫上去,比如 Google 表單那些,不過講真的,LINE 幾乎每個人天天都在滑,用起來根本不用教就會了,比起還要跑系辦去按機器那種,少一堆人忘記打卡的問題。 網路偶爾會掉訊號這個小 bug 其實也發生過,不過大致來說大家回饋都蠻正面的。至少我自己感覺,同事或助理參與度確實有變好。然後我就想說,如果之後能加點什麼新功能?像自動提醒、報表直接出來什麼的,好像就更方便,反正現在用起來已經比以前舒服蠻多了。 Oct 21
最近有看到一堆在比什麼「台灣十大APP設計公司」,我自己其實有點無感。那些官方介紹寫得很漂亮沒錯,可是朋友真的有找過榜單上的其中幾家喔,合作整個卡很久、溝通超混亂,最後雖然說完成了案子,成功案例也能秀出來,但內部給分超低。表面上客戶回饋五顆星很唬人啦,可實際聯絡都超慢,需求要改也一堆抱怨。我是覺得這種排行榜也就看看就好吧,不如直接爬文看網友的抱怨或是社團裡的實話還比較實際。 再來,大家都說選公司前一定要「評估」,什麼檢查作品集啊,但根本很多設計師私接案,那些作品沒公開你怎麼會知道?合約保證這種東西也,不小心踩過坑啊,對方承諾交期可以,結果上線一堆bug收尾。預算部分,一次報價差到兩倍,技術細節又超難懂,一般人真的不知道怎樣才是合理。反正我想,有空多問幾間、多聊聊,多八卦一點其實比較有用。就算資料列得再齊全,也不見得是你真正會遇到的狀況……唉,大概就這樣吧。 Oct 21
家裡小孩每天都在亂按開關,偶爾還會問我家有沒有很安全,真的覺得有點煩。最近想說要不要乾脆升級變成智慧家庭,但資訊又爆炸多,有點頭痛。 先說我的需求好了 - 遠端開關燈,還有可以看到家裡現在怎樣,有狀況能馬上收到通知那種。最好有警報或推播,出門也不用太擔心。對了,假如學校或社區有辦活動、課程可以直接學怎麼設,那就更方便,因為自己爬文真的太累,很多都是廣告文也不放心。 不過我最在意還是安全跟隱私,家裡有老人小孩,擔心裝這些會被駭或是資料被亂用。不想搞到最後訊息外洩,弄巧成拙。 雲端資料這塊…其實還滿猶豫的,怕很難設、資料不知道存哪去,有人用過嗎?如果可以分享一下使用上的心得,尤其遇到什麼麻煩或好處,我應該會比較安心一點。 Oct 20
網路廣告行銷公司這件事喔,我到現在還是有點怕。之前有找過一團很會包裝自己的團隊,講得好像全世界都會被他們救一樣,結果報表寄來我整個看傻眼,數字一堆、根本看不懂,還有點心虛的感覺,透明度也不怎麼樣,老實說就是怕被唬。很多業務員超會講,但一真正進入合作才發現,什麼內容行銷、社群經營這些…真的不是隨便灑點錢就能做好,有夠麻煩。有時候預算卡住又擔心被騙,一天到晚去問進度、不斷盯著KPI,就是不踏實啦。 你說要怎麼看他們專不專業?真的沒那麼簡單,只看他秀出來的案例照片或影片也不太夠。到底有沒有更直接的方法可以知道他們適不適合自己?現在一堆人一直喊數位新趨勢、什麼AI整合,搞得好像不跟上就落伍,可是要真的配合起來,還是慢慢來比較保險。我現在還在猶豫要不要再嘗試一次。 Oct 20
上次帶客戶看房,嗯,手機真的是救命…真的。因為那天一次就跑三間房,進了第二間我腦袋有點斷線,不太記得剛剛看的哪個窗戶長什麼樣。現場其實我就是直接邊拍照邊講重點 - 像是樓層幾樓、隔壁棟距離多遠這種,其實也沒漏掉。然後回頭整理資料,才發現連什麼管理費、雜費都能馬上補上。以前真的只會記住總價,其他細節一樣沒了。有點在想啦,這樣一直下去好像不太行喔,是不是該想辦法搞一套記錄東西的新工具?因為案子一多,真的會亂掉。有些照片、備註,搞到最後連自己都分不清是哪間的……熬夜在家再補資料也常常搞到頭昏腦脹。 Oct 20
兩個小孩的媽,事情有點多。說真的,Google 表單那套,用來幫班上打卡,流程有時候亂得一塌糊塗 - 不是誰忘記填,就是搞錯哪個欄位。然後我們家遠距頻率又高,每次跑流程都想問:不能自動一點嗎?就,不知道能不能麻煩幫忙把現有系統再順一點?要是真的能改好,老實說家長、老師都不用那麼煩惱了吧。感覺會輕鬆非常多。 Oct 19
手機裡的學習 APP,一直增加,好像裝不完。想一想,不太敢亂花錢,我都要等特價。通常母親節、開學的時候會便宜一點,再買,比原價好太多。有時後逛 PTT、Dcard,也會有人報限免,感覺撿到寶,上次有個繪畫 APP,本來幾百,突然免費,小孩玩了一整天。 第三方商店呢,其實偶爾也去看,不過我只挑那種評價超高的。詭異來源直接跳過,有點怕手機出問題。還有降價資訊網站也很方便,可以訂閱推播,有優惠馬上收到。有一次差點因為這樣下單了兩個沒真的需要的軟體...嗯,每次說省錢,到頭來好像也是多花不少。 Oct 19
第一次送App去審查,那個,沒想到資料不全被打回來,整個人有點慌。問了幾個同行才慢慢搞明白到底要怎麼弄。現在想想,如果一開始就把東西備齊,應該可以少掉很多這種小卡關。有些很小的細節會突然就擋住你前進。 Oct 18
老實說,身為一個老是盯著小孩功課怎麼查、學習網站到底順不順的家長,這件事我自己還滿有感的。有一次家長會,突然忍不住舉手抱怨了一下:我們學校的官網在手機上真的有點難操作,像有時候那個按鈕很小欸,位置又不對,整個畫面滑來滑去會暈,有種為什麼不能設計得更順一點的感覺。 講著講著,我就直接問老師是不是可以麻煩資訊組的人稍微處理一下這種問題,說不定只是RWD沒處理好?小朋友現在幾乎都是用平板在看聯絡簿或查作業,如果畫面一跑掉就卡住,大家應該都很想摔機吧。 然後其實現場也不只我抱怨,還有其他家長點頭說確實有發現這些情形。有些人建議是不是後台看一下流量數據、操作紀錄什麼的,搞不好能抓到問題點再進行調整。雖然我發現講到這裡已經有點離題了,畢竟聊網站優化結果差點變成資訊課了,不過最初的目的真的就是 - 讓網站好用一點,不然大家每天進去都很痛苦欸。 Oct 17
之前在不同國家混了幾年嘛,收集參與者意見這一塊,幾乎都碰過Google表單加QR Code組合。理論上超方便,什麼手機掃一下就直接進入填寫頁面 - 大家都說省時又聰明。可是實際玩過才發現,不同地區的網路爛成什麼樣完全是另一回事,有時甚至光是選擇哪個QR碼生成網站、或誰用iPhone誰用Android,差別超大。有些人本來手機根本沒預裝掃描App,就還要手把手教學下載,有時現場尷尬到不行。 比較有趣的是,看多了推薦特定QR工具那種言論(“非XXX不用”、“XXX最安全”),腦袋裡會冒出:欸真的只能那幾個嗎?像我碰到日本或德國的小型社群,反而更偏好開源或者很陽春的解決方案,看來安全感來自不同地方。這邊突然想到一點:我們在評比,到底重點是啥啊?有些功能花俏設計炫麗,但使用者看不懂其實也白搭。有幾次自己用下來,只在意QR放得夠大夠明顯,不搞那些轉三圈才找到入口的複雜布局。 對了還有彩色QR那種,設計師搞得很花,好看啦,但一些老安卓機直接認不得,那陣子我還真被拖住進度。然後鏈結太長,用短網址轉一下,其實減少很多無謂麻煩。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覺得,其實簡單可理解比追求新潮酷炫還重要。 另外小小抱怨一下,有些人口口聲聲強調「傳表單給所有人快速又便利」,但從沒提過地區連線慢的死角。我遇過那種地下停車場辦活動、信號極差,手機根本跳不進Google表單界面。主辦單位如果沒準備紙本備案就是一團亂。所以這套所謂“標準化推廣”,會不會忽略掉不少用戶現實卡關? 嗯,我蠻好奇其他人的經歷 - 每次大家齊推Google表單加QR好棒棒之餘,有沒有真正討論到環境和設備多元性對體驗帶來的落差?有的話留言給我看看啦。 Oct 17
嗯,想到前年那時候,公司在歐洲推出新產品。老實講,一開始還是走很傳統那一套,就是撒很多預算在廣告上,結果…討論度低到不行,幾乎沒人理。後來就有點死馬當活馬醫啦,開始試著讓當地的KOL還有一般消費者自己去玩玩看產品,也沒特別給很多指導,他們自己發表心得。那個反應,嗯,真的有點意外,有種突然爆開的感覺。像德國的媽媽們居然還會寫超長心得文,法國年輕人就直接拍影片開箱,那自然的流量喔,整個就起來了。 但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喔,就是說,不同市場的話,比如亞洲和歐美,其實口碑行銷要怎麼調整?有些地方的人很願意公開推薦產品,但像…有些國家,好像天生比較含蓄吧,不太會明著說好用什麼的。我自己真的遇過這種情況,不同區域差超多。你們會怎麼看?或者換你們選擇的話,你會怎麼知道該從哪裡切入、策略又怎麼選?反正我現在還是覺得挺難判斷的。 Oct 17
我一直對LINE那種簽到活動提不起勁耶,老實說,每次滑社群看到一堆人在分享今天又簽到拿點數還是什麼,就覺得很煩。之前公司搞過什麼客製化的簽到頁面,主打可以換東西、抽獎,有人還滿熱血的去玩,可是老實講能換來換去也就那些東西,然後中獎的根本輪不到自己啊。重點是每次要簽到都要特別點進去,有時候還叫你記一堆密碼,一整個很囉唆。 我真的認為與其被這些數據綁架,不如花點心思跟社群裡的人好好聊聊天,感覺起來才比較有溫度吧。前陣子剛好跟朋友在聊,他們說這種紀錄都是方便後面分析啦,但聽完只覺得行銷套路真的太多,我比較希望品牌能直接聽我們意見啊,不用全部都做成什麼數據報表,一副超科技但其實沒啥差別。有沒有誰跟我一樣,其實更喜歡簡單直接的互動?幹嘛非得每件事都包裝這麼複雜? Oct 17
我兒子最近很愛搞自組電腦,那天還突然問我6522 VIA怎麼接資料匯流排,我想了半天才想起一點點印象。說真的,家裡這些材料本來就不多,像什麼I/O板、解碼器這些小零件,有時候要買還真麻煩。好像如果能有附近的爸媽一起湊個社群,互通有無會輕鬆很多。LED指示燈要讓它一閃一閃,光靠自己摸索其實挺累,有時真的覺得,這種東西還是一起折騰才比較好玩吧。 Oct 17
LINE Bot連Google表單這件事……唉,我那時真的超懶得一個個開表單後台,結果用了之後覺得,好像也沒什麼技術門檻。反正就是有人填表它就跳出來提醒你。突然要補資料、誰沒填馬上看得到,工作起來比較不會一直有人私訊問「欸這個誰回了?」還滿省神經的。 不過我有點好奇啦,你們追進度都是怎麼做?還是其實大家都還在用群組@人那種? Oct 16
之前去歐洲玩的時候,不小心發現蠻多國際APP有免費簽到那種東西。一開始只是覺得無聊嘛,反正每天滑一下,按個簽到鈕,幾分錢或一點積分好像也沒差。之後認識一批愛玩這招的朋友,他們會準時打卡各種平台,有個人甚至記帳記得超細,一個月下來差不多拿到十歐吧。其實你要說金額很大…其實真的還好,但加起來偶爾換杯咖啡、小優惠券什麼的還不錯。 不同國家的獎勵方式也是亂七八糟。有直接發現金給你的,也有只能抽獎(抽中才有),還遇過搞社群比賽,看誰最能堅持連續天數。那段時間,我跟他們常互相提醒,「欸今天簽到了沒?」結果到最後很多時候根本不是為了錢,就是大家一起湊熱鬧,或者看誰掉鍊子、輸了要請喝東西。嗯,也不是說靠這個會變很有錢,但能從日常裡面撿點小樂趣,好像某種省錢的小確幸吧。我現在回台灣,有空還是會找看看有哪些活動能參一腳... Oct 16
我有一次跟同學討論那個App專題的時候,突然想到問老師:「Google Play上架要不要自己出錢?」然後老師就說,如果我們自己先把預算規劃好、流程想清楚,他或許可以幫忙申請補助。這樣真的可以省一點錢耶。你看,有時候臉皮厚一點,多問一句,還真會有意外收穫XD Oct 16
我上學期剛好被抓去弄一個活動報名,主要就是那種Google表單丟出去收回來、還有要發序號給大家。剛開始覺得超順手,用免費工具真的是一大救星,完全不需要自己搞什麼後台、不用管資料庫,要填什麼內容就拉進表單裡,很快很爽。結果 - 等到300多份報名通通炸過來的時候才知道慘了,原來Google表單沒有順序碼這件事大家都沒想到啊。加上有人重複填報,有人亂刪資料(對,就是我隊友手抖),整堆東西突然失控,我腦袋也跟著爆掉。 講真的,我中途有想靠App Script來自動生成流水編號,那技術門檻真的不低耶!找老師幫忙結果他聽我們講哪裡卡死也是滿臉問號;團隊還有同學連腳本在哪打都找不到……那陣子我們只好乖乖人工對表、自己排號碼,盯螢幕看到晚上十點多眼睛都脫窗。外掛?當然考慮過,但又怕萬一個資跑掉或外掛掛點要負責超麻煩,所以猶豫了半天最後沒裝。 還遇到一件超傻眼的事 - 有人假冒別人拿了好多份序號,我們只好又寄信給他們驗證身分、確認誰才是真的,很煩。其實你說Google如果乾脆直接內建簡易流水碼或核銷功能,我覺得很多像我們這種小組織應該就不會這麼頭大吧?雖然整件事不是最完美結尾,可是起碼危機處理的經驗直接練到了。總之真的很印象深刻,還滿想知道大家都是怎麼撐過去的啦…… Oct 15
以前大學的時候,我有跟另外三個同學搞過一個二手書交易的APP。原本超天真,覺得反正不就是登入、上架賣書、然後留言板能聊天,這樣就差不多吧?結果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真的自己動手之後才發現APP為什麼那麼貴。光是做一個即時聊天的功能,我們卡了好久,每天都在網路上看人家怎麼寫報價單,到底哪些東西要收費多少。有夠麻煩。 還有啊,我們為了兩邊都有(iOS跟Android),想說應該沒差多少,開下去才知道成本直接double。本來時間就緊了,老師又一直丟新的需求過來 - 像是什麼推播啊、界面改風格,每加一條我們大家就只能硬著頭皮熬夜加班。 最後真的受不了,只好刪掉一些原本想要的功能。還花時間研究怎樣用比較方便省事的框架,不然根本交不出來啦。難怪外面的報價開很高,現在想想,其實人家也沒有坑錢,大學生如果要接案,不要小看啦…真的會爆炸。 Oct 15
之前去東南亞那陣子,我真的嚇到,Line在日本跟台灣的滲透率根本是無敵,路上的人手一支都在用。後來就一直很好奇,到2024年現在到底有幾個人在用?應該還是很誇張吧。有天腦袋一熱想自己搞個Line Bot,一開始連自己的帳號權限是不是能申請都不太確定,其實怕白忙一場還蠻猶豫的,還好官方有那種檢查步驟—照著點完三下流程很快上手,不會寫程式的人也玩得起。 自動回覆功能那些API設計,比我想像中自由很多,也難怪這麼多人玩Line bot。只是其實我卡在某個設定時跑去翻日文論壇...結果意外撿到不少冷知識,有些是台版文件沒講到的小撇步。另外才發現原來每個國家的商業規範、隱私規則不太一樣,東摸西湊差點踩雷,好像亂搞一下可能會惹麻煩。所以我還蠻想問問大家,你們遇到這種區域性規範問題都是怎麼閃過去的啊?是不是有人真的有踩過地雷? Oct 14
欸你知道嗎,我家有三個小鬼啦,現在學校那種活動啊、家長會,全部都直接改用 Google 表單簽到欸,超有感!以前每次一到現場就是那種大排長龍,然後每個人在那邊慢慢寫名字、填電話,啊有時小孩幫忙寫一寫又忘記交,還會被老師點名叫回去補,真的是超囧!可是現在根本不用了,就手機點一點、欸一下就搞定耶!超快!真的,省超多時間然後也不會紙本資料亂七八糟亂丟掉什麼的,也不用擔心會不會個資飛出去這種事情。我還有一次很雞婆去問老師,那個表單到底安不安全,結果老師說欸可以設定只有特定的人才看得到啊,欸聽完就覺得滿放心的。像我們這種每天都在趕時間的爸媽,手機滑一下連筆都不用拿,連自己名字都不用擔心寫錯,超爽。有時候還會突然想到啊,欸班上群組還有人沒簽到,我還直接丟表單連結給其他爸媽欸,整個就是 - 很貼心、很方便,真的啦!我現在一想到以前要排隊的日子都覺得瘋狂,現在這種數位流程根本天降救星! Oct 10
嗯,其實我自己平常在推 LINE 打卡活動的時候,蠻常有人直接問我說,欸這個真的不用錢喔?然後還會問有沒有什麼資料會被外流啊,還安全嗎那種。好像大家都會擔心這些吧?你們有人有遇過詐騙或資安的事嗎?通常都怎麼處理啊,其實我也蠻想知道的。 Oct 10
我以前有在新加坡一家做餐飲的公司待過,有參加過那種把LINE Bot和Google Sheets搞在一起的專案。老實說,國外和台灣一起合作,很多地方真的很容易卡住,不管是講話方式還是技術問題。有一件事滿煩的,就是那個資料授權,亞洲這邊超在意資安。每次要開什麼Bot權限,主管都要再問個幾次才敢點下去。 然後,那些老闆不知道為什麼對Google Sheets愛到不行,覺得只要有表格就等於事情能快點搞定。但其實,大多數人根本就不會寫code,有些人連if函數都沒碰過。我記得有同事用很簡單的流程,大概五個步驟吧,把重複的動作全自動化。他每天早上來就是拿咖啡,完全不用傻傻地key數字。 但,有時東西壞掉還是免不了找IT救火,不過大多數人現在自己也能撐得住了。嗯...只能說中小企業如果開始自動化,真的差滿多,很有感。 Oct 09
欸你知道嗎!當爸媽的超級容易遇到這種事!晚上哄小孩睡結果手機突然叮咚爆響,瞬間清醒!SLA到底怎樣?我壓根沒空仔細想,只能一邊拍拍小朋友,一邊抓筆電直接修server。然後爆料一下,我有次自動化腳本目錄貼錯,檔案整包消失,公司機房差點大崩潰啊!(真的緊張到冷汗直流)還記得我女兒第二天早上用超可愛的臉問:「爸爸昨晚你怎麼不在?」超愧疚…講回來K8s,其實玩那個解慢瓶頸感覺像玩偵探辦案,每步都超驚心動魄!好啦現在我習慣分批備份,不過,有時跟老婆一起討論IaC規則,那個專業黑話只有我們彼此聽得懂,現實就這麼曲折爆笑吧! Oct 08
嗯,好,這部分我想稍微說明一下,就是,其實我自己一直不是很能接受現在很多App都強調什麼AI啦、大數據那類的 - 怎麼講,就是,我們本來只是要做一個單純閱讀用的App對吧,結果上層就一直塞功能,像什麼AR互動啊、推薦系統啊,就弄得變得有點太複雜。然後,其實,有些使用者會覺得東西變多很累贅,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種花俏的東西。大概是這樣,所以我在想,也許我們是不是應該申請一筆專案預算?呃,就專心開發一些真正符合小眾族群需求的功能,看能不能只針對重點來做,暫時不要為了流行而跟著塞新科技。我懂啦,就是大家都講什麼健康趨勢啊、遠距社交那些,可是真的用下去,有沒有人真的問過「其實簡單是不是才重要」這個問題?這部分,我自己還滿想找主管認真討論看看,嗯... Oct 07
欸你知道嗎,我真的是三寶媽耶,超級、真的,每天時間被小孩吸乾、榨乾啦!然後Arc還有Notion真的爆救我一命喔!!!就是像昨天 - 呃對,昨天小朋友突然忘記帶作業嘛,我就立馬用Dropover傳資料給老師,那時候我還邊煮飯邊操作,欸居然可以這樣一氣呵成欸!其實,只要工具順手,日常就不會一直手忙腳亂…呃,是說偶爾還是會混亂啦,但真的差超多!! Oct 06
嗯,這個模具管理工作啊,自己其實也摸了好幾年,不過遇到那次要選生產管理系統的時候,老實說還是蠻混亂的。各單位需求都不一樣,討論會現場感覺超像辯論賽,有人拼命強調簡單最好,尤其現場技師根本不想多填什麼資料,可是業務就偏偏堅持資訊不能漏 - 兩邊都很硬。那後來,好像還是找供應商進廠Demo,大家跟著流程走一次才發現某些設計到底會卡哪裡。其實導入新系統啊,每次都是卡在人跟流程協調這塊,你們有沒有碰過?還是你們公司怎麼讓「操作方便」跟「數據透明」能一起顧到?我每次想這件事都覺得,不管怎麼改,都一直會有優化可以弄下去⋯⋯突然也很好奇別家公司怎麼處理啦,有人分享一下嗎? Oct 06
欸!!智慧城市、AI健康監測這塊~先講重點,超炫!大家狂推什麼IoT+AI=未來生活無敵智慧,可是!我前陣子自己跑醫院做檢查,他們用一套什麼自動感測+AI分析的健康監控系統,整排感應器亮不停,數據直接跳到醫師電腦裡面,說快就快,效率神,但 - 尷尬來了,有些地方根本判斷錯誤還是得靠醫師本人介入(不然超危險),沒人參與還真的不安心。還有啦,資料超多,個資外洩怎麼辦?心裡會毛毛的說真的。每個人到底願不願意把自己全部資訊交出去?問號問號!雖然科技進步無法擋,潮流也都往那邊走,但風險一直在,不管便利還是安全都好難平衡啊!唉…其實講到最後,我也是矛盾爆炸! Oct 06
欸你知道嗎!做社團AI專案的時候,API管理真的超、級、關鍵!! - 身份權限那邊超容易出事,一次還直接被系統誤當異常流量嚇爛我! - 技術支援咧?學校拜託多給點!相關培訓能不能來一波啊? - 重點:這些坑早點補、支援再強化,不然誰扛得住XD Oct 05
嗯,其實我真的不太確定欸。AI寫東西很強嗎?算了,我之前試過幾個平台,老實說,有時還是會覺得…有點假啦,就是那個機械味還是跑不掉。然後,有些人不是都講說你只要學什麼提示詞、技巧什麼就可以解決,可是應該沒這麼簡單吧?總之,也可能過陣子大家又覺得人工比較好,又流行回去。差不多就是這樣。 Oct 05
- 學校專案,老師有說圖片必須加 Alt tag。 - 當時不太懂:Alt tag 真的對 SEO 重要?還是只是例行公事? - 分組作業輪到我寫描述,本來想隨便亂填,像 “123” 這種,但老師直接糾正不行(有點糗)。 - 上網查後才知道 Alt 不只給搜尋引擎用,也跟無障礙設計有關。視障者會依靠這些文字理解內容。 - 不過疑問:寫一大堆關鍵字是不是會被認為刻意優化,反而不好?感覺有點模糊。 - 還有,AI 現在不是都可以自動產生圖像描述?那我們以後還需要手動打嗎?雖然這樣講,但好像還是要先練習寫比較保險。 Oct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