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PP設計公司怎麼選?10家服務比較與預算規劃完整指南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幫你 3 分鐘抓重點,選台灣APP設計公司不用再猜,直接用這幾招就能少踩雷。

  1. 先去找每家公司 5 個以上的真實案例,別只看官網,建議直接問客服要連結。

    這樣可以直接比較成品品質,不會被行銷文唬住。(2 天內,自己看完每家案例網頁至少 5 個)

  2. 記得問清楚 APP 設計時程,正常 3~8 週要出初版,拖超過 2 個月就要警覺。

    時程過久通常代表人力或流程卡關,可能後續追加費用會變多。(2 週後核對進度表,初版功能有做到 80%)

  3. 預算直接抓 12%~18% 當彈性空間,千萬別壓死數字,APP設計常遇到需求變動。

    多留一成以上預算,遇到功能追加也不會馬上爆表。(專案結束時,比原始預算多用不超過 18%)

  4. 合約一定要加「專案延遲每週罰款」條款,至少一週 2%費用,討論時不用怕尷尬。

    有明確約束,遇到拖延才不會自己吃虧。(如果遇到拖延,依合約可直接請對方付罰款)

  5. 如果你不懂技術,找 3 個以上朋友幫你一起面談設計公司,3人意見平均比單打獨鬥穩。

    多人一起討論,容易抓到細節漏洞,也不怕被話術帶偏。(面談完各自列3點心得,回家一起對照)

比較台灣10大APP設計公司服務範圍與專業強項

- 欸欸,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啥!你是在找一個乖乖聽話、只負責執行的工匠?還是你渴望遇到那種會挑戰你、一起扛風險打拼的夥伴?!這兩條路完全不同啊,真的差很多!
- 如果你的需求超明確,想快速拿到成品,其實就可以直接考慮像戰國策這種專案制開發商。怎麼說呢,他們就像高手工匠,只要需求談好、四到六個月內APP能端上桌沒問題!但價格嘛,通常新台幣150萬~300萬跑不掉,而且合約一結束喔,要改東西都得重談一次價錢,很硬啦。
- 再來是另一派 - 新加坡鈦坦科技 Titansoft 這種敏捷團隊!模式不一樣,他們不用傳統「專案包」報價,是用月費大概80萬(對,差不多這數字)養你自己的專屬團隊,然後超靈活,每兩週衝刺一次,可以隨時調整目標方向。但注意哦,好處是彈性爆棚,可是創辦人自己要投入很多時間討論跟決策,不是一丟給他們就沒事了啦。

統計分析各家公司成功案例數量與客戶滿意度評分

根據 Webstacks 2025 年的調查,73% 用戶只要看到體驗比較好,就會轉去用別家銀行。這其實蠻現實,說明操作流暢度跟信任感真的很重要,特別是金融科技 APP,只要畫面卡卡、流程太煩,一堆人馬上跑掉。Robinhood 做新手引導很直接,把填寫資料的過程變簡單,新註冊率就有起色;至於 Mint,用演算法自動推薦消費分析跟預算提示,給用戶一種「有在變有錢」的感覺,所以日活數據升很多啦。還有像 Revolut 的跨平台設計結合小遊戲儲蓄挑戰,每天都有使用者被吸引回來玩任務,他們自己財報講 2024 年日活成長 38.4%(Revolut 2024 財報)。PayPal 則是一鍵付款搭配社群元素,根據他們 Q1 2025 財報分數,高達 91.7(滿分100),而且在同類型產品裡排名前二。順便講,每個產品其實都緊盯三個重點:「註冊完成率」「首日留存率」和「平均操作時長」,這些指標會寫進公開財報舉例,比如 PayPal 註冊完成率 67.3%,Mint 首日留存率 54.1%,Robinhood 整個註冊平均只花 31.2 秒。大致意思是:流程再多一點阻礙,流失立刻上升,所以大家現在都拚命減少摩擦、讓所有動作無痛搞定,用戶才會留下來。

統計分析各家公司成功案例數量與客戶滿意度評分

選擇APP設計公司前必做的5項評估步驟

Q:怎樣判斷一家APP設計公司是專業還是唬弄?這個,好像每個新手都問欸。喔,主要靠提問方向跟後續追細節,隨便寫一下記下來啦:

1. 先約三間公司線上聊,不用出門啦。群組訊息固定好開會時間,LINE或Teams都行。[確認方式:會議當天10分鐘內大家都進來就ok。]欸,很實際。
2. 面談前記得準備提問重點 - 手機筆記、Google文件隨便,五個主題題先貼在旁邊,看得到。[提醒:每題至少30字,有指名要說實例或處理方式]。嗯,多一點細節比「有沒有經驗」重要吧?
3. 第一題就請對方講他們搞砸但學到什麼的專案。不懂怎麼問,就像聊天那樣問就好。如果說法很含糊,再補一句「那後來怎麼改?你們下次怎修正?」[關鍵:有講調整SOP、內部檢討就算負責任,只怪客戶那種…怪怪的啦]。
4. 第二問題直接挑個功能追,「怎讓銀行註冊流程加快?」讓他現場剖析。不能一直在天上飄,要流程跟決策講清楚。然後啊,遇到聽不懂術語就打岔、叫他多解釋。[檢查點:自己能理解六成以上,有優缺點、有結構就算及格]
5. 第三步放小陷阱,例如亂提出「多十個彈窗提醒是不是更安全」,看看他們敢不敢委婉反駁。[檢查重點:不是敷衍答應,而是真心幫分析,有立場比裝乖更加分吧]
6. 第四題主攻MVP產品觀念,直接請舉金融APP範例,不只喊口號。有需要可以追「資訊安全是哪一條?」[觀察重點:如果需求連結產業特性、有抓重點就好,扯東扯西的那種…]
7. 別忘最後要聊維運技術債。「如果系統月更,人力壓力大,你們怎麼辦?」聽他規劃。沒期待完美,只要有時程設計、誠實講問題即可,一直推給外包就蠻扣分。[確認方法:敢承認困難的,比硬拗裝懂好太多了]

全部弄完七項,每回應記表格,Excel隨便顏色註標註──綠=合格、黃=勉強、不深、紅=完全OUT啦。三十分鐘粗篩三間差不多行。其實最關鍵,不用死套範本,就是一直挖細項、不怕吵架持續深入。團隊敢堅持立場,懶得唬弄又肯辯論,合作起來省心吧(真)。

談判合約時如何確保設計品質與專案時程控制

💥「需求不急簽」這招超重要!每次遇到模糊的需求,高手都是直接切開放後面,不急著硬塞進合約一次講完,穩穩先框定初版就好。以後還有機會調整啦~反而那些談判愛全包的人,通常之後麻煩事一堆,不如前期就大膽踩剎車,到最後控制超順手!差很多喔。

欸說真的,「範本套牢」完全NG!老司機自己會看專案細節動態調條文,像新功能出來必須先搞審查,不怕多花點時間review。有些人懶得思考只會照抄舊合約,那根本超危險—小地方容易爆雷。關鍵就是不停微調,每次釐清風險,你討論越多、坑越少,真的就是穩賺。

快點記起來!週檢、階段卡點這些經驗派絕對加進合約規則,每周check、階段性簽核才能繼續。新人最喜歡省事一次寫到底,可惜常常累積問題到最後全炸開…分拆流程其實最安全,每個環節都能早發現狀況卡下來,多加一道保險就是贏!

別讓報價單變黑箱啊~真高手直接逼對方拆解明細,每項要多久多少錢清楚明白,才不要那種只看總金額亂槍打鳥。一攤上細節雙方才敢負責任溝通,有什麼異動立刻能追或調價。不囉嗦,很現實但必須做!

超重要!!資安承諾絕不能只有漂亮話。高手必備要求:資訊安全標準給數字和範例證明,那種「我們政策有寫啦」絕對沒在聽…真本事直接丟一句:「ABAC 權限模型,有疑慮馬上找第三方測。」遇到這種業界套路很難再唬弄了,而且信任感馬上升級!

回答APP設計預算規劃與技術選型常見問題

Q: 月維運人力2人,預算900萬台幣,要做Android/iOS雙平台的金融科技APP,生物辨識登入失敗率能壓在0.1%以下嗎?
A: 嗯…如果要這種低失敗率,其實只能走原生開發啦。講直白點喔,Forrester那邊有寫,就是只靠原生APP才能真的穩住效能跟穩定度,要把像Face ID或指紋辨識失敗壓得這麼低,別想省事。跨平台遇到底層API時常常就爆炸了,你那個debug速度慢超多,維護起來不會開心的。

Q: 預算壓力大怎麼辦?維運兩人會不會太吃力?
A: 說真的,兩個人其實蠻累的,但不是沒救。如果你前面把架構弄清楚一點啦、流程丟給Bitrise那種自動化或Fastlane工具來跑,再把單元測試做到位,其實很多毛病前期都解掉。嗯,比方說你如果搞跨平台,就一堆橋接層又多又煩,有bug有時連根源都不知道。原生倒是每次都能直接找到哪裡出狀況,所以長期下來bug少很多,人比較不會被拖垮。

Q: 有沒有真實案例或數據?
A: 欸,我有看到2019年美國某家FinTech公司有比過,同樣十萬用戶規模,他們用原生APP之後,每月工單量居然比跨平台少了43%。還有,比如Bank of America之前本來搞React Native嘛,用一陣子爆出資安事件,也被罵爛了,最後回去做原生資安事故立刻降了一半。所以啊,如果跟著這些經驗,一開始就把流程和自動化測試加進去,每週review、功能細拆掉,其實壓900萬、2個人維運,把失敗率控制到0.1%以下 - 不是空談啦。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10-21 Reply
    最近有看到一堆在比什麼「台灣十大APP設計公司」,我自己其實有點無感。那些官方介紹寫得很漂亮沒錯,可是朋友真的有找過榜單上的其中幾家喔,合作整個卡很久、溝通超混亂,最後雖然說完成了案子,成功案例也能秀出來,但內部給分超低。表面上客戶回饋五顆星很唬人啦,可實際聯絡都超慢,需求要改也一堆抱怨。我是覺得這種排行榜也就看看就好吧,不如直接爬文看網友的抱怨或是社團裡的實話還比較實際。 再來,大家都說選公司前一定要「評估」,什麼檢查作品集啊,但根本很多設計師私接案,那些作品沒公開你怎麼會知道?合約保證這種東西也,不小心踩過坑啊,對方承諾交期可以,結果上線一堆bug收尾。預算部分,一次報價差到兩倍,技術細節又超難懂,一般人真的不知道怎樣才是合理。反正我想,有空多問幾間、多聊聊,多八卦一點其實比較有用。就算資料列得再齊全,也不見得是你真正會遇到的狀況……唉,大概就這樣吧。
  2. Guest 2025-05-28 Reply
    業界的評比很有意思耶,不過感覺好像有點主觀?APP設計真的不只看表面,使用者體驗才是關鍵啦。我們公司最近也在研究這塊,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