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pp設計公司怎麼選?服務流程、報價差異與合作前必知重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台灣的 App 設計公司…到底要怎麼選啊?

嗯…最近好像蠻多人問這個的。老實說,每次要解釋這件事,都覺得有點心累 😂。因為找 App 設計或開發公司,真的不是上網搜一搜,然後挑個報價最便宜的就沒事了。這裡面的水,嗯…有點深。

我看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會列出一堆SOP,什麼要看作品集啊、要比較報價啊…那些當然都對,但我覺得那些是基本功。真正會讓人踩雷的,都不是這些表面的東西。所以今天想來聊點不一樣的,比較像是我自己腦內的 checklist,或者說…一些murmur吧。

先說結論:溝通才是本體,技術只是載具

真的,這句話可能聽起來很廢話,但這是我踩了不知道多少坑之後,唯一的感想。你找的公司技術再強、設計師再有名,如果沒辦法跟你「在同一個頻道上」溝通,那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要的。溝通成本,絕對是 App 開發裡最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隱藏成本。

所以,網路上那些文章到底漏了什麼?

我爬了一下,大部分文章都講得很完整,像是要定義需求、要看作品集、要簽合約之類的。 但我覺得有幾個點,大家比較少提到,但偏偏超重要:

  • PM 的角色是誰:跟你對口的到底是業務,還是真的懂技術、能管進度的專案經理(PM)?這差很多。如果是業務,他可能只會跟你說「沒問題」、「做得到」,但實際上工程師那邊可能會有很多問號。
  • 「探索」階段的價值:很多國外的設計公司,會花很多時間在最前期的研究和探索 (Discovery & Research)。 他們會跟你一起釐清商業目標、訪談你的潛在用戶。 但在台灣,這階段有時候會被壓縮,甚至有些公司會包在專案價裡,讓你感覺是「免費」的。 這沒有好壞,但你得知道,被壓縮的探索,風險就是日後再來改,然後追加預算。
  • 維護合約才是正文:App 上線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後續的系統更新、修 bug、甚至只是改個小東西,都要錢。 簽約前一定要問清楚維護費用怎麼算,不然一年後 iOS 或 Android 大更新,你的 App 閃退,那才真的頭痛。

那…到底該怎麼選?我的思考流程大概是這樣

好啦,抱怨完了,還是要給點實際的建議。如果今天是我要找外包公司,我大概會這樣想:

步驟一:先問自己,而不是問廠商

在找人報價之前,先靜下來想清楚幾個問題。這步超重要,可以幫你省下後面一大堆溝通的時間跟金錢。

  • 你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 不要一開始就想「我要一個有XXX功能的App」。 而是要去想,你想幫「誰」解決什麼「痛點」。
  • 預算有多少? 欸,這很現實。在台灣,一個比較普通的商業 App,有會員、後台、金流這些,報價落在 25 萬到 50 萬之間都算正常。 功能更複雜的,像是需要高度運算或整合的,破百萬也很常見。 如果你預算真的很少,也許可以考慮用一些 App 生成器平台,而不是硬要客製化。
  • MVP 就好,還是要一次到位?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性產品,就是只做最核心的功能,先丟到市場上測試水溫。我很推薦小團隊或新創用這個思路,先求有,再求好。
發想階段:從混亂到清晰的過程。
發想階段:從混亂到清晰的過程。

步驟二:看作品集,但要看「對」的東西

看作品集不是走馬看花,不是看哪個 App UI 很漂亮就好。你要看的是:

  • 他們有沒有做過跟你「同產業」或「類似功能」的案子? 有經驗,代表他們比較懂你的「眉角」,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
  • App 還活著嗎? 去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一下,下載來玩玩看。 看看用起來順不順、有沒有明顯的 bug、使用者評價如何。這比廠商給你的截圖真實多了。
  • 設計風格是不是你要的? 這很主觀,但很重要。 如果你喜歡簡約風,就不要找作品集都很華麗的團隊。頻率對了,後面才好辦事。

步驟三:第一次見面,你要當個「面試官」

找到幾家感覺不錯的,就可以約時間聊聊了。第一次會議,不是只有他們問你需求,你也要主動問問題,去「面試」他們。

  • 「這個專案,主要是誰會跟我對口?」 就像前面說的,確認窗口是 PM 還是業務。
  • 「你們的開發流程大概是怎樣?」 聽聽看他們怎麼描述從需求、設計、開發到測試的整個過程。 專不專業,從這裡就聽得出來。他們是走瀑布式開發敏捷式開發?這會影響到後續的合作模式。
  • 「如果中途我想改需求,會怎麼處理?」 這個問題超關鍵。改需求是專案的常態,一家有經驗的公司,會有一套明確的變更流程跟計價方式,而不是跟你說「喔,到時候再說」。
合作討論:釐清需求的互動工作坊。
合作討論:釐清需求的互動工作坊。

報價單跟合約裡的魔鬼細節

如果聊得不錯,接下來就會收到報價單跟合約草稿了。嗯…這又是另一個大魔王關卡。

比報價,不如「拆」報價

只看總價沒意義,很容易被低價的陷阱吸引。 一定要把不同公司的報價單攤開來,細項一條一條比對。

至少要確認報價單裡有沒有包含這幾項:

  • 人力成本:有沒有列出 PM、UI/UX 設計師、iOS/Android 工程師等不同角色的工時和費用?
  • 上架費用:雖然不多,但 Apple App Store 跟 Google Play 都是要錢的。 App Store 是年費 99 美元,Google Play 是一次性 25 美元。 這筆錢是誰付?要問清楚。
  • 維護費用:前面提過了,超重要。是按月收、按年收,還是有問題才另外報價?包含哪些服務?修 bug?系統更新?
  • 原始碼所有權:這點超級無敵重要!合約一定要寫清楚,結案後,程式碼的智慧財產權是歸你(甲方)所有。 不然以後你想換廠商維護,或自己組團隊接手,都會沒辦法。

不同規模公司的優缺點

市面上的廠商大致可以分成幾種,沒有絕對的好壞,看你的需求跟預算適合哪一種。

公司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誰?
大型開發公司 流程很標準、經驗豐富、各產業可能都碰過。 感覺比較穩啦。 報價通常最高,溝通層級多,彈性可能比較小。 預算充足、需求複雜的大企業。
中小型設計工作室 CP值可能不錯,溝通直接,如果剛好做過你的領域,專業度不會輸大公司。 可能經驗比較集中在特定領域,要看他們的作品集跟你合不合。 大部分企業、新創的首選,只要你找到對的團隊。
個人或微型團隊 價格最便宜,超有吸引力 😂。 風險最高!很多人是兼職,很可能溝通不順、時程延誤、甚至做到一半人間蒸發。 維護也沒保障。 除非是熟人介紹,而且你的需求超簡單、預算超低,不然我個人不太建議。
成品展示:在手機上運行的 App 介面。
成品展示:在手機上運行的 App 介面。

最後的一些碎碎念…

選 App 開發公司,真的像在找結婚對象(?),需要磨合、需要信任,更需要把醜話說在前面。合約寫得越清楚,事後吵架的機率就越低。 雖然過程很煩,但為了做出一個自己滿意、使用者也喜歡的產品,這些功課都是值得的啦。

唉,講一講又覺得好累…希望這些東西對你有幫助。🙏

對了,你之前在找外包廠商的時候,有踩過什麼雷嗎?或是有沒有推薦的口袋名單?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搞不好可以救到很多人 😂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10-21 Reply
    最近有看到一堆在比什麼「台灣十大APP設計公司」,我自己其實有點無感。那些官方介紹寫得很漂亮沒錯,可是朋友真的有找過榜單上的其中幾家喔,合作整個卡很久、溝通超混亂,最後雖然說完成了案子,成功案例也能秀出來,但內部給分超低。表面上客戶回饋五顆星很唬人啦,可實際聯絡都超慢,需求要改也一堆抱怨。我是覺得這種排行榜也就看看就好吧,不如直接爬文看網友的抱怨或是社團裡的實話還比較實際。 再來,大家都說選公司前一定要「評估」,什麼檢查作品集啊,但根本很多設計師私接案,那些作品沒公開你怎麼會知道?合約保證這種東西也,不小心踩過坑啊,對方承諾交期可以,結果上線一堆bug收尾。預算部分,一次報價差到兩倍,技術細節又超難懂,一般人真的不知道怎樣才是合理。反正我想,有空多問幾間、多聊聊,多八卦一點其實比較有用。就算資料列得再齊全,也不見得是你真正會遇到的狀況……唉,大概就這樣吧。
  2. Guest 2025-05-28 Reply
    業界的評比很有意思耶,不過感覺好像有點主觀?APP設計真的不只看表面,使用者體驗才是關鍵啦。我們公司最近也在研究這塊,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