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維基百科 XOWA 是什麼?適合哪些用戶場景與下載注意重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快速掌握 XOWA 離線維基百科的下載、使用和日常應用好處

  1. 先花 8 分鐘安裝 XOWA,再用 3 個關鍵字搜尋本週想查的第一個冷知識主題。

    用最短時間快速上手,當天晚上就能離線查維基百科;驗證法:24 小時內能順利查到 1 條條目。

  2. 每週定一個時間(像禮拜天晚上 30 分鐘)整理前 5 篇收藏的重點條目,直接存在本機。

    斷網時不用怕找不到資料,累積 2 週就會發現備查率提高;驗證法:2 週內離線能翻到 ≥3 篇收藏。

  3. 下載小於 15GB 的語言包,讓隨身硬碟或筆電都能存下一整套維基百科。

    不用擔心空間爆掉,大部分人 30 分鐘內就能搞定安裝;驗證法:硬碟剩餘空間至少還有 10% 留給文件。

  4. 試著 3 天內關掉 Wi-Fi,直接用 XOWA 查找任 2 個專業詞彙,記錄查詢速度。

    可以感受斷線時的查詢體驗順不順,並學會純粹專注;驗證法:3 天至少能查 2 次且無明顯卡頓。

想像無網也能查 Wikipedia 怎麼實現?

有沒有遇過這種時候?像是你正在飛機上,那種國際航班嘛,手機只能飛航模式,然後座位那個Wi-Fi...老實說,有時根本等於沒有。或者跑去咖啡廳,本來想悠閒一下,結果網路慢得要死。就是,你腦子突然跳出一個疑問,什麼歷史事件的年份還是誰誰誰做了什麼事,很想馬上查,但現場完全沒辦法,超級讓人抓狂。

然後,其實現在真的已經可以不用連網,不用受廣告折磨,更不用怕手機那堆奇怪推播一直打擾你。說真的,整本Wikipedia都能直接看耶,而且不只這樣,有些別的知識庫也是一樣搞頭 - 重點是全部離線喔。

對了,我一定要提一下 - 居然連「編輯條目」都能在離線情況下做!不是只有看的份,是動手改內容都行。我覺得最酷的是,再也不會因為突然沒訊號卡住,也不用管在什麼地方、幾點鐘,只要你設備裡面裝好東西就能用。那些小紅點通知、叮咚聲完全消失...我有時就在想,如果生活真的只留「最想留下」的部分,比方說知識本身,把多餘雜音全砍掉,是不是會過得更輕鬆?反正我自己覺得蠻嚮往那種感覺啦。

發現線上知識為何總讓人分心

有時候,查資料會讓我突然很不耐煩。講真的,你只是想簡單找個答案,結果網路就跟個打不完的副本一樣,把一堆破碎內容和亂七八糟的推播通通塞過來,尤其是那種一直閃訊息一直刷新的社群平台。有些問題明明五秒解決,最後都要迷路半小時才發現自己沒做正事…蠻崩潰的。

然後也不能否認啦 - 網路那種像無限圖書館一樣,每次需要什麼都在,比科幻還厲害,只是吵得你腦子根本沒空思考。怎麼說呢?點一下筆記、又滑到通知、有時候又有奇怪推薦影片或爛梗進來,到底誰受得了。

所以我越來越懶得用社群,我反倒比較常直接看部落格或專欄文章什麼的。這些東西反而比較能停下來慢慢看,看完之後資訊印象也深,不會只有那種五秒鐘故事貼文就算了的感覺。

你想像一下,如果哪天你要寫論文、或者研究題目,本來很怕斷線,也不用擔心Wi-Fi掉速,一按開就是自己的離線知識庫,沒有「No Internet」跳窗亂入耍白目,那不是太爽嗎?(想到都微笑)

我腦海裡有個畫面:Wi-Fi機器整顆安靜躺角落裝死,但根本影響不到你進度,你繼續敲字、整理資料照常進行,很酷對吧?

重點喔,其實現在就已經有這類工具,而且早就不是什麼科技幻想,連Apple發表會都不需要搶戲碼出場了。如果你只是在乎方便,用不用隨便;但如果你真的超在意專心蒐集和消化知識這件事,它其實可以蠻徹底地改變你的工作和學習節奏…算是目前讓我最驚喜的小工具之一吧。

發現線上知識為何總讓人分心

瞭解 XOWA 是什麼與背後理念

XOWA這名字…大部分人應該很少聽過。老實說我第一次碰到時也覺得怪怪的,不過查了一下,其實蠻酷的,就是一個開源、可以在完全沒網路情況下用Wikipedia和管理知識庫的工具。如果哪天你突然網斷了,結果剛好超想查Wiki,那這就是你唯一能靠的。

它有點像自己帶著一台超小型私人伺服器在身上,你要把Wikipedia整個裝進電腦或USB,也行,出門在外也照用無誤。2013年開始跑出來,到現在社群都還有人修bug、加新功能,感覺真的很長壽,有那麼點老牌子氣息。

說真的,要堅持做一套軟體快十年太不簡單,大多數都早就陣亡了吧?所以看到這東西還活著,我是會心一笑啦。有沒有每天被拿來聊?應該沒有。但要找離線看Wiki的東西,好像真的只剩它。

最近怎麼又有人提XOWA?大概是因為大家都綁在雲端吧,每天通知轟炸,加上連線壓力變大,一些人開始懷舊(還有反叛?) - 想回歸安靜地讀資料、不想被干擾。而XOWA正中下懷,完全不用掛網,也能自己存放整理所有wiki內容,就算哪天網站收起來或者網路爛掉,自己的資料永遠帶著走。不知道是不是有種安全感,我反而覺得這樣更自在。

用 XOWA 重拾數位專注力有多簡單

數位獨立、隱私、還有那種真的能專心的感覺,其實……很多時候反而是斷線才能給你。這個想法,蠻多人早就發現了啦,也沒什麼玄。

怎麼搞?先講點實用的。Wikipedia 跟其他 Wikimedia 那些網站,其實官方自己就把資料庫丟出來讓人下載 - 那叫「dumps」。檔案超大,有點嚇人,真的是塞滿硬碟那種。不只文章本體,你還可以決定要不要抓圖片,還有一堆看不見但很關鍵的中繼資料也會包進去。

然後 XOWA 這套工具,就是讓你把那些 Wikipedia dump 檔直接變成本地版 Wiki。整個界面用起來差不多就是網頁版 Wikipedia 那樣,但全部都在你電腦上跑,不用連線也能搜尋查資料,老實說蠻順手的。

說到操作……其實沒有很難。把 XOWA 下載好,開啟後它既像瀏覽器又像一個自己的小伺服器,你知道嗎?接著從選單找想下載的 wiki(例如 English Wikipedia、Simple English Wikipedia 或 Wiktionary 都行),挑好按下去,它自己會拉下來裝好,就這樣。不需要額外研究太多繁雜步驟,算是挺貼心的一套方案。

下載維基百科離線包的正確流程

你知道嗎,其實這些檔案有時候真的誇張大欸。像那種完整英文 Wikipedia,你沒圖片光是文字檔就動輒好幾十GB欸,真的不是開玩笑的。雖然我自己玩遊戲什麼的,動不動就一款85GB,不過那個是胡扯啦,講好玩的哈哈。不過你看嘛,現在加上圖片進去,檔案容量直接再往上噴一大截。

還有啊,只要你這些資料都抓到自己的電腦或硬碟上,等於完全歸你所有了啦。永久保存、離線開起來隨便翻、不用怕哪天網站關掉或什麼服務被砍掉。真的啦,有備無患。快點抓下來會比較安心,隨時想查想翻都行,超方便!

說到這裡,我倒是一直在想,到底是哪些人會特別需要自己弄一個離線的網路資料庫?是不是我們平常其實也有需要,只是沒認真想過?如果你常常碰到網路斷線或者出差在外、資料要隨身帶著走,或是想要自己的知識不受別人管控 - 這種需求真的比想像中多。嗯,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日常習慣,說不定也會發現離線網路還蠻重要的喔。

聯絡我們

比較不同情境下誰最適合用 XOWA 離線維基百科

這段真的只寫給那些每天要找一堆資料、結果一直被分心的人,尤其是作家或研究者,你想嘛,如果搜尋的時候旁邊完全沒彈通知,也沒有什麼貓影片跳出來,不會突然有人傳訊息問你在幹嘛,就是腦袋終於安靜下來那種感覺 - 可以慢慢思考,這真的很爽,嘿我是說認真的。

然後學生超有感吧?誰還沒碰過那種圖書館Wi-Fi爛到爆或者臨時找網路結果全宿舍都卡住,一急著交報告或考試就開始罵髒話,那種瞬間其實超煩。但如果本來就能離線查資料呢?其實連這個問題都不用怕啊。

老師更慘啊,有些教書地點就是網路像隱形一樣抓不到,根本奢侈品。不如直接自己準備一大包知識進去上課,全世界累積下來的內容走到哪帶到哪,連線不連線都無所謂 - 我覺得這真的是蠻酷的方式欸!

旅人跟戶外冒險控絕對也點頭,他們老是往信號渣、甚至手機完全掛掉的地方跑。但是,把百科塞進包裡,不管當地文化或特殊動植物啥鬼東西想查就查。手機只有飛航模式也照用不誤,用起來爽度加倍!

對了數位極簡主義者你們懂啦,有的人就是受不了各種App推播、社群廣告折扣碼狂轟亂炸,只想好好待在自己的純粹知識房間裡整理東西,被演算法綁架很煩嘛!如果能自己決定資訊從哪裡流進大腦,也沒廣告干擾,那才是真自在。

生存狂、居安思危那類型的人一定更清楚,一旦什麼重大災難停電停網斷所有聯絡,如果還能打開手邊完整離線版資料庫,多安心?雖然希望不要遇到,但其實隨時準備,比被事發當下趴倒強太多啦。

比較不同情境下誰最適合用 XOWA 離線維基百科

掌握作家、學生、老師等族群各自受益重點

有沒有遇過那種,講好聽一點是突發事件,說白了就是突然停電啦、Wi-Fi 斷線什麼的?欸這應該大家都懂吧,你明明想查個資料或看個影片,啪一下就啥都沒了,有夠煩。然後網路時靈時不靈,那種瞬間空白感…不多說,你如果正中過招一定秒懂我在說什麼。

然後哦,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段時間超迷自幹 wiki(像 Wikipedia 那種),手癢就想自己整理知識、自己蓋一座「腦內圖書館」。欸直接推 XOWA!它整個就是專門讓你做離線 Wiki 的工具,名字怪怪的但蠻好用,可以隨便亂編輯自己的頁面,把你要記下的東西全塞進去。特別提醒喔,如果你常常出門辦事或旅遊,又很容易遇到訊號飄來飄去,XOWA 真的是救星級別,那些在世界各地趴趴走的人很多都用這套軟體。

對了,要聊優缺點嗎,其實講現實話啦,每個厲害工具都有小毛病,但優點真的挺搶眼 -

第一,大加分:XOWA 完全不用錢也沒有付費版,用多少都免費,是開源的喔。如果哪天你很好奇它底層到底怎麼動、會不會偷藏什麼鬼東西,可以直接把原始碼調出來看。這感覺還蠻安心的,而且社群大家會一起維護,所以版本更新還算積極。

第二,我自己最愛的一點,就是畫面超乾淨完全沒廣告,不會莫名其妙蹦出彈窗問你要不要升級還是參加活動。我之前寫筆記很怕被干擾,有時候光是那安靜舒服、不吵不鬧,就覺得:「啊!好爽!」現在其實很少能找到這種簡單又專注的體驗,所以想一想也是XOWA特別迷人的地方之一吧。

發現隨身帶著知識庫的可能性與限制

帶台筆電,平板也行,或者一根USB隨身碟,也能塞下一整套百科。這種感覺,很自在,你知道嗎?不用背厚重書本,不用一直連網。東西都帶在自己手上,有點像隨身的小圖書館。

想要什麼資料,立刻查得到。而且說真的,這樣做完全沒有被追蹤或數據蒐集的問題,就你和那份知識而已。只有你自己查了什麼內容,沒別人會知道,也不太會有誰監視你之類的情況出現。

再怎麼說,把檔案下載完放在自己裝置裡,那份資料就是你的啦。不論網路哪天突然斷掉,或者wikipedia內容更新或刪除...嗯,都不會影響到你自己的版本。在自己的硬碟裡就穩妥多了。

可是有件事我得提醒...第一次下載完整wiki檔案(動輒幾GB)時,要準備好心理建設喔。如果家裡網速慢點 - 啊老實講,我常常等到快睡著,大概要花好幾個小時才全部弄完吧,有時候還傳到一半中斷又要重來。

另外就是容量啦,要有心理準備。坦白說,這些百科全書真的很大一包,你的硬碟或者USB空間夠不夠裝下來,很可能變成最大的限制。有時打開看才發現其實放不進去,又要刪東西才行,很麻煩但也只能自己調整了。

發現隨身帶著知識庫的可能性與限制

列出 XOWA 實際體驗中的優缺點差異

唔…如果你打算用XOWA,硬碟空間真的超級要注意。這裡不是嚇你啦,就是,你空間小一點的話...下載那堆資料會直接爆掉喔,我自己就踩過一次雷。

介面部分,唉,說真的別期待什麼漂漂亮亮的,完全就是樸實派路線吧?那種老早期Windows感覺,你進去不會覺得「哇」 - 反正它主要還是讓你能快點查資料,不太有多餘設計,也沒有那些滑順動畫或亮眼配色。想高質感...呃,不如直接打開維基網頁好了。

更新嘛……嗯,其實我本來以為會很自動,結果根本不是這樣欸。全部都得自己來,每次有新版本就要再去抓新的Wiki資料,那個步驟還蠻傳統的,有時候也容易搞混檔案放哪。不會幫你同步,要不要追新內容全看你的勤勞度。所以…對啊,有點煩,但也沒辦法。

忽然想講一下,我後來發現,用XOWA好像不只是用個軟體耶,更像是拿回自己的數位主導權?就是不用一直滑手機分心,而是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花時間做一件事情…或者重新整理腦袋。我蠻喜歡這種轉變啦,可能我年紀到了,就突然覺得:誒,好像不用什麼都靠雲端同步,人自己決定也挺好的。

思考斷開網路後如何打造更純粹的學習環境

最近腦袋有點累,也沒啥動力,就想到一件事──網路真的很方便啦,這個不用我多說,但其實每次滑一滑,好像也付出一些什麼東西。比方說,一下子專注力就飄走了,有時候心情也跟著亂掉。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還是只有我比較敏感。

然後再想,那種可以靜悄悄吸收知識、不會被一堆通知或留言干擾的時候,真的超少見的。有個東西叫XOWA,我前陣子才發現,它很特別,怎麼講?它完全免費,也不會有那種莫名其妙的推薦內容煩你,而且還滿能自己玩的,不會受限於那些演算法怪脾氣。

很多人在外面拼命刷新網頁、追著社群熱度跑,有時還不自覺搞到很累。你要是直接弄個自己的離線小網路帶著,感覺好像反而輕鬆一點?XOWA就像是這樣──讓你擁有屬於自己口袋裡的小宇宙。對我來說啊,其實不是只有工具那麼簡單,更像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吧,能幫助你安靜學習、掌控自己想看的東西,也比較不焦慮。如果手機或電腦空間夠大,可以玩玩看XOWA啦……老實講,用久了反而覺得沒它之前到底是怎麼混過去的。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