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GPT-5最實用應用程式整理:從Copilot到ChatGPT Go關鍵功能解析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超多人都在傳什麼 GPT-5 的應用啊、哪個 App 已經用上 GPT-5 啊… 搞得好像很厲害一樣。但我必須先踩個煞車,說句老實話… GPT-5 根本就還沒正式發表啊!

對,你沒聽錯。這點真的要先搞清楚。我自己是覺得,現在網路上很多文章標題都寫得天花亂墜,但連 OpenAI 官方都還在研發階段,這些所謂的「GPT-5 App」其實大部分都還是跑在 GPT-4 或 GPT-4o 這種已經非常強大的模型上。這點跟你在 Dcard 或一些論壇上看到有人說「GPT-5 幫我寫作業」的狀況,嗯,完全是兩回事。

不過呢,這不代表那些 App 不好用。反過來說,這些工具才是真正把 AI 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先鋒部隊。他們等於是把 OpenAI 背後那些複雜的技術,包裝成我們一般人、上班族、學生都能輕鬆使用的產品。所以,今天我們不聊那些虛無飄渺的「GPT-5」,我們來聊點實際的:現在市面上有哪些 AI App 真的超實用,而且未來 GPT-5 一旦推出,他們肯定也是第一批升級的?

先說結論:到底該怎麼看這些 AI App?

簡單講,不要再糾結他是不是用 GPT-5 了。你應該問的是:「這個工具能不能解決我工作上某個很煩人的痛點?」

是幫你寫程式碼快一點?還是幫你把亂七八糟的會議記錄整理成有條理的待辦事項?或是讓你不用再盯著空白的 Word 文件發呆?這才是重點。這些工具的價值在於「流程再造」,把以前要花你好幾個小時的事情,現在可能幾分鐘就搞定了。

AI 生態系:各種應用圍繞著核心 AI 模型
AI 生態系:各種應用圍繞著核心 AI 模型

實作指引:幾個我覺得真的改變工作方式的 App

好,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幾個我個人覺得,或是身邊朋友用了都說讚的幾個工具。他們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未來科技,而是你現在、今天、馬上下載或註冊就能開始用的東西。

  • 給開發者的神級隊友:GitHub Copilot
    這個應該不用多介紹了,如果你是工程師,你大概早就被他煩過一輪了(笑)。說真的,它已經不只是「自動完成程式碼」這麼簡單。有時候你只是寫了一個註解,說「// 驗證使用者信箱格式」,它下一秒就把整個 function 都給你寫好了,而且寫得還不差。我自己最有感的是,學新語言或新框架的時候,Copilot 就像一個超有耐心的家教,你可以參考他給的建議,學到很多道地的寫法。 debugging 的時候也超好用,真的省下很多查 Stack Overflow 的時間。
  • 把搜尋引擎變得像助理:Perplexity AI
    你知道嗎,我現在查資料,越來越少直接開 Google 了。Perplexity AI 真的很改變習慣。它不像傳統搜尋引擎丟給你一堆連結要你自己點進去看,而是直接把答案整理好,還附上資料來源!這點超重要。寫報告或做市場調查的時候,你可以很快地知道「這句話是從哪篇文章來的」,省去超多回頭找來源的工夫。它就像一個結合了 ChatGPT 跟 Google 的混血兒,而且是有讀書、會引經據典的那種。
  • 如果你活在微軟生態系:Microsoft 365 Copilot
    這個就是重量級選手了。它直接整合在你每天都在用的 Word、Excel、PowerPoint 跟 Outlook 裡面。想像一下,你在 Excel 裡面可以直接用說的:「幫我分析一下 Q2 銷售數據,找出哪個產品線成長最快,然後做成圖表。」幾秒後,圖表就生出來了。或是在 Outlook 裡,把一長串的郵件往來,一鍵總結成「重點:A 客戶同意延期,但需要我們在下週三前提供新的方案。」這對上班族來說,省下來的時間… 哇,真的很可觀。不過呢,它也是最貴的那個。
  • 讓你的筆記活起來:Notion AI
    如果你的團隊或你個人已經是 Notion 的重度使用者,那 Notion AI 絕對是必玩功能。它最強的地方在於「處理既有資料」。比如你開完會,丟了一堆雜亂的 brainstorm 筆記進去,你可以直接叫 Notion AI 幫你「整理成待辦事項,並指派給對應的人」。或是把一篇落落長的文章,一鍵總結成 bullet points。它把 Notion 從一個「筆記本」升級成一個會思考的「工作平台」。
從雜亂到有序:AI 工具協助整理數位工作區
從雜亂到有序:AI 工具協助整理數位工作區

一張表看懂怎麼選

講了這麼多,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有點亂。OK,我直接做個簡單的比較表,用我的觀點幫你快速分類。這不是什麼官方指南,純粹是我個人體驗下來的感覺。

AI App 名稱 誰用起來最爽? 它最強的地方在哪? 我自己覺得的小缺點
Microsoft 365 Copilot 幾乎所有辦公室上班族,特別是大公司的員工。 無縫整合!直接在你最熟悉的 Office 軟體裡運作,學習成本超低。 價格不菲,而且需要公司整套導入,個人戶比較難享受到。
GitHub Copilot 軟體工程師,不管是菜鳥還是老手。 情境感知能力超強,不只給程式碼,還能猜到你的意圖。 有時候會給出「太聰明」但有點繞的解法,需要自己判斷一下。
Perplexity AI 學生、研究員、需要大量查證資料的知識工作者。 直接給答案還附來源!省去在搜尋結果裡大海撈針的時間。 對於非常主觀或創意的問題,回答有時候會比較死板一點。
Notion AI Notion 重度使用者、專案經理、內容創作者。 整理和重組現有資訊的能力一流,是「資料處理」大師。 如果你根本沒在用 Notion,那它的價值就少了一大半,有點被綁住。

風險與應變:用了這些工具要注意什麼?

這些 AI 工具雖然很神,但也不是萬靈丹。有幾件事我覺得還是要提醒一下。

第一,資安問題。特別是像 M365 Copilot 這種深度整合公司內部資料的工具,你丟給它的東西,它會怎麼用、會不會外洩?這都是公司 IT 部門需要去仔細評估的。像美國那邊有些大型金融或國防機構,對於導入這類服務就非常謹慎。在台灣,雖然還沒有很明確的法規,但如果你處理的是客戶機密資料,最好還是先跟公司確認清楚使用規範。

第二,過度依賴。這聽起來很像老生常談,但真的很重要。當 AI 什麼都能幫你做好的時候,你自己的思考能力會不會下降?特別是程式碼,Copilot 給你的東西,你還是得看懂、有能力修改才行,不能照單全收。把它當成一個「輔助」你的副駕駛,而不是讓它直接搶走你的方向盤。

第三,「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AI 有時候會產生所謂的「幻覺」(Hallucination),就是它會編造一些看起來非常真實、但其實是錯誤的資訊。這在 Perplexity AI 這種知識型工具上要特別小心。所以,他給你的答案,特別是關鍵數據或引述,最好還是點進他附的來源去核對一下,養成事實查核的習慣。

人機協作:開發者與 AI 助理共同審視程式碼
人機協作:開發者與 AI 助理共同審視程式碼

總結來說,現在這些 AI 應用已經不是什麼未來玩具了,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工具。聰明地使用它們,真的可以幫你省下大把時間,去做更有創造力、更需要人類判斷的事情。

但關鍵還是那個「聰明地使用」。了解它們的強項,也知道它們的極限,這樣才能真正成為 AI 的主人,而不是被演算法牽著鼻子走。

所以,這幾個 App 裡面,你覺得哪個對你的工作或生活幫助最大?或是有沒有我沒提到但你覺得超讚的 AI App?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我也很好奇大家都在用些什麼酷東西。👇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