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把接案報價方式變聰明,不再只看時薪,輕鬆拉高成交率和收入。
- 先問 3 個明確需求,30 分鐘內跟客戶確認一次需求變動。
這樣做可以馬上抓到案子範圍,減少模糊地帶,也能讓客戶覺得你專業(2 天後看對方回信內容有無新加需求)。
- 每週記得對比自己和市場報價,至少查 5 筆同行最近的公開價格。
可以馬上發現自己是不是報太低,避免陷入價格戰壓力(查 5 筆後,自己的單價排名有提升就算達標)。
- 訂一個下個月的最低進帳目標,金額寫在桌前,每週三檢查進度。
不會一直在等案子來才決定要不要接,自己會有主動拉高價值的動力(4 週後累計金額有超過原目標即驗證)。
- 提案時少講工時,直接列 3 條預期效益給對方看。
2025 年開始,很多老闆其實更看重能帶來的成果,不再只問費用細節(每週有 1 筆案子成交原因寫明是價值而非價格就 OK)。
- 聊報價時先問一句:「這個案子對你們最重要的 1 點是什麼?」
你能更快抓到客戶的價值焦點,報高價也比較不會被打槍(回信裡出現客戶明確價值回饋就表示方法有效)。
驗證客戶真實需求:為何高價提案成交率更高?
欸,講真的,報價單寫很低就會被客戶喜歡?有時候還真不是這樣。那個,剛看到一個針對北美B2B市場的調查,發現有六成的客戶,最怕的根本不是價格太高,是那種案子拖延或品質出包,這才讓人頭大。還有一個數字我覺得超意外,就是那些報比較高、但能把自己價值講清楚的廠商,成交率比直接壓低價錢還要高快四成,等於說大家其實寧願多花一點錢,也不想為了省小錢弄到最後整間公司名聲受損。
認清接案困境:時薪計價為何讓你陷入惡性競爭
林姓工程師,台中人,資深程式設計師。做了八年,每天還是在跟人比誰比較便宜。他一直很想有一份穩定、有尊嚴的技術事業,可是價格戰拖著他喘不過氣,對市場整個超懷疑。
最近發生一件讓他更煩的事 - 原本以為能靠的一個大客戶突然專案延期。他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報價方式根本搞錯了。那次是做一個電商網站後端重構,他預估120小時、每小時800元開給對方,要價96,000元。
結果客戶聽完安靜了幾秒才說:「有其他人說7萬就可以做。」
瞬間心都涼掉半截。他本來覺得用時薪算最合理也最透明,可結果常常輸給更低價的人。不過,他也很疑惑,那些便宜接案的人難道真的技術爛很多嗎?
某天晚上失眠,他直接去Google找「程式接案報價策略」。意外看到有人寫到:用時薪收費,其實等於自己天花板鎖死。
隔天他就打電話來找我們聊天,一開口語氣真的很累:「到底為什麼我八年經驗還搶不到像樣的案子?」然後開始細講他的狀況,那種被市場價格控制、完全沒選擇權的感覺,光從電話裡都聽得出來。
最近發生一件讓他更煩的事 - 原本以為能靠的一個大客戶突然專案延期。他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報價方式根本搞錯了。那次是做一個電商網站後端重構,他預估120小時、每小時800元開給對方,要價96,000元。
結果客戶聽完安靜了幾秒才說:「有其他人說7萬就可以做。」
瞬間心都涼掉半截。他本來覺得用時薪算最合理也最透明,可結果常常輸給更低價的人。不過,他也很疑惑,那些便宜接案的人難道真的技術爛很多嗎?
某天晚上失眠,他直接去Google找「程式接案報價策略」。意外看到有人寫到:用時薪收費,其實等於自己天花板鎖死。
隔天他就打電話來找我們聊天,一開口語氣真的很累:「到底為什麼我八年經驗還搶不到像樣的案子?」然後開始細講他的狀況,那種被市場價格控制、完全沒選擇權的感覺,光從電話裡都聽得出來。

設定收入目標:如何在資源有限下突破現況
說真的,我現在頭整個快炸掉了!
欸,我做程式設計八年了耶,在台中算是混一陣子的老屁股,結果月薪還是卡在四萬,超級不夠用。家裡開銷根本沒有在等你,拼命加重。我自己又很不甘心就這樣混下去,硬是給自己設定目標:三個月之內收入要拉到八萬!現在才2023年第三季,壓力超大啊。
最煩的就是到底要怎麼定價。我一直走時薪800,感覺很透明、公平,然後跟客戶講也很直接。可是每次報出去人家就拿去比價,馬上找到比我便宜一大截的來搶單。
慘到爆的是,我現在手上就只有兩個破維護案,就是那種改BUG、修修小東西,錢根本沒多少,但好歹能先養活自己。問題是,一直這樣撐著,我的案子就越接越爛、價格越壓越低,感覺進入死胡同。
競爭者超扯,有些直接殺到我的一半價格在搶生意。我都不懂他們怎麼生活的,反正客戶看到便宜就心動,根本不看你的背景。而且,我完全沒什麼知名度,要接高端點的案子幾乎沒門,只能一直刷那些外包網站,看有沒有小案子撿。
然後,上個月遇到一個超重要專案拖延了,客戶直接臉臭,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定價方式早就錯得離譜?可是老實說啊,不按時薪算又該怎麼辦?感覺時薪不是最合理嗎?
我現在真的被卡住啦 - 三個月要翻倍收入,可是現在被價格戰玩死,怎麼走都走不出來。你們有啥解法嗎?拜託救命啊!
欸,我做程式設計八年了耶,在台中算是混一陣子的老屁股,結果月薪還是卡在四萬,超級不夠用。家裡開銷根本沒有在等你,拼命加重。我自己又很不甘心就這樣混下去,硬是給自己設定目標:三個月之內收入要拉到八萬!現在才2023年第三季,壓力超大啊。
最煩的就是到底要怎麼定價。我一直走時薪800,感覺很透明、公平,然後跟客戶講也很直接。可是每次報出去人家就拿去比價,馬上找到比我便宜一大截的來搶單。
慘到爆的是,我現在手上就只有兩個破維護案,就是那種改BUG、修修小東西,錢根本沒多少,但好歹能先養活自己。問題是,一直這樣撐著,我的案子就越接越爛、價格越壓越低,感覺進入死胡同。
競爭者超扯,有些直接殺到我的一半價格在搶生意。我都不懂他們怎麼生活的,反正客戶看到便宜就心動,根本不看你的背景。而且,我完全沒什麼知名度,要接高端點的案子幾乎沒門,只能一直刷那些外包網站,看有沒有小案子撿。
然後,上個月遇到一個超重要專案拖延了,客戶直接臉臭,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定價方式早就錯得離譜?可是老實說啊,不按時薪算又該怎麼辦?感覺時薪不是最合理嗎?
我現在真的被卡住啦 - 三個月要翻倍收入,可是現在被價格戰玩死,怎麼走都走不出來。你們有啥解法嗎?拜託救命啊!
轉換報價思維:從工時計費改為價值導向定價
欸你知道嗎,林工程師那次被搞到慘兮兮,真的是把接案圈的殘酷底牌都翻出來給大家看了 - 所謂時薪制,根本就陷阱一個。說實話,一開始聽到時薪600元覺得還行對吧?但客戶那個需求改不停,做到後來320個小時下去,他的時薪直接掉到只剩375元,然後還得自己倒貼伺服器費用,有夠冤。後來我們跟他聊超久才發現,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工時計算什麼的,而是根本玩錯遊戲了。客戶其實根本不在意你坐在電腦前敲了多少個小時,他們只想看到東西能不能真的幫自己賺錢或解決問題。所以這一點打開了林工程師的腦洞,他也下定決心要拋下舊模式,不玩時薪制了,要衝「價值定價」。
然後講真的,要轉型也沒想像中容易啦。我們等於是陪他走了一條滿痛苦的抉擇路:放棄看起來比較安穩的時薪,去扛價值定價可能被打槍的風險。
— 第一,專案指標量化。就是不要再講那種「做網站」這麼抽象,要拆成像提升轉換率、強化穩定度這些數據化的東西,再用分析去抓每個指標對客戶有多重要,最後也好訂清楚驗收規則。

— 第二,三階報價架構。幫他把報價拆成基礎、進階、還有維護三種不同方案,每階都清楚標出能帶來什麼實質商業成果,用比較直觀的投資報酬比去跟客戶溝通。

— 第三,風險控制條款。這點超級重要 - 就是條約一定寫好,不然就又回到之前那種「無窮無盡改爆」的地獄,一定要明講什麼時間該交付什麼東西。

其實執行下去後,成果爆炸驚人。他兩個月內月收拉到7.5萬,等於是翻了超過一倍。
不過也沒有什麼絕對的爽事啦。和客戶討論報價、說明每個功能為什麼有那個價格,整體溝通時間多了30%,有時會覺得,好像單純報時薪真的比較省事一點 XD
掌握客戶決策邏輯:價值認知勝過價格敏感度
欸,這個真的滿有意思的,你聽過嗎?林工程師最近整個翻盤,他做出了一個很狂的發現。
他去問了15個潛在客戶,結果完全推翻他之前自己那套想法 - 原來有67%的人其實最怕的是專案拖延還有品質問題。講真的,只有大概20%會最在意價格。然後最好笑的是,就算報價比較高,只要有把價值講清楚,那種方案竟然成交率比便宜很多的提案還要高四成耶。
你知道嗎?有一個電商老闆直接對林工程師說:我多花三成沒關係,只要你準時交件、日後能穩定維護。我就問為什麼?對方也很直接啊,說系統要是當機一天損失比省下那點錢更多。
說實話,其實這邏輯不複雜啦。
多數接案的人常常都只從自己出發:我的時間要怎麼算錢?可是客戶根本不是這樣想。他們要的是確定感,不只是有人幫他做事情而已。
換個角度想,你如果也是開公司,那網站掛掉一小時可能就損失好幾萬塊,那時候工程師一小時多少錢誰管?只希望系統穩定不要爆、專案要準時上線就好啊。
說到底,就是客戶願意多花點錢來買「少一點風險」。所以定價如果跟價值綁在一起,比只是算時薪來得更合理,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啦。
可以馬上玩玩看這招:下次接案,不要寫「我做一個網站」,而是寫「幫你每月多增加多少訂單」或「省掉幾小時的人力操作」。
再來,你就設計兩種方案給對方選:一個基礎、一個進階。看著辦,很可能大家最後都挑進階那個喔。
他去問了15個潛在客戶,結果完全推翻他之前自己那套想法 - 原來有67%的人其實最怕的是專案拖延還有品質問題。講真的,只有大概20%會最在意價格。然後最好笑的是,就算報價比較高,只要有把價值講清楚,那種方案竟然成交率比便宜很多的提案還要高四成耶。
你知道嗎?有一個電商老闆直接對林工程師說:我多花三成沒關係,只要你準時交件、日後能穩定維護。我就問為什麼?對方也很直接啊,說系統要是當機一天損失比省下那點錢更多。
說實話,其實這邏輯不複雜啦。
多數接案的人常常都只從自己出發:我的時間要怎麼算錢?可是客戶根本不是這樣想。他們要的是確定感,不只是有人幫他做事情而已。
換個角度想,你如果也是開公司,那網站掛掉一小時可能就損失好幾萬塊,那時候工程師一小時多少錢誰管?只希望系統穩定不要爆、專案要準時上線就好啊。
說到底,就是客戶願意多花點錢來買「少一點風險」。所以定價如果跟價值綁在一起,比只是算時薪來得更合理,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啦。
可以馬上玩玩看這招:下次接案,不要寫「我做一個網站」,而是寫「幫你每月多增加多少訂單」或「省掉幾小時的人力操作」。
再來,你就設計兩種方案給對方選:一個基礎、一個進階。看著辦,很可能大家最後都挑進階那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