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Store上架完整攻略:開發者帳號申請到審核通過的必備指南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這 3–5 個動作,讓 App Store 上架流程省時又不怕漏重點,對想省麻煩的新手跟老手都合用

  1. 先整理 5 種文件(icon、描述、隱私政策、截圖、測試帳號)—不用拖到最後才丟給蘋果。

    提早 2 天備齊能讓上傳過程一次過,減少 App Store 重審機會(驗證:申請時沒被要求補件就算過)

  2. 每半年檢查一次開發者帳號資料—譬如公司地址、聯絡信箱有沒有變。

    2025 年開始蘋果加強審查,舊資料被抓包最快 3 天內會停權(驗證:半年內有登錄、沒收到官方警告信)

  3. 新 App 先設免費,等下載破 100 次再決定要不要切成付費。

    目前主流 90% 新上架都是免費,這樣通過率和初期評價比較高(驗證:App Analytics 裡「新下載」≥100 時考慮調價)

  4. 審核前 3 天內,請至少 1 位朋友試用 TestFlight,特別檢查登入、購買功能。

    App Store 2025 通過率約 78%,但登入失敗是前五大被拒主因(驗證:朋友能登入並成功結帳一次)

準備App上架需要什麼文件和資料?

欸,App要上架超多眉角!!流程直接拆成兩路:你想用個人還是公司帳號?錢的部分先講清楚,不管哪種都要給蘋果繳一年99美元Apple Developer Program年費喔!可是真的 - 麻煩程度差超大!!!

- **方案一:個人開發者 (Individual)**
- 年費99美元,價格沒話說。
- 流程真的神速,你只要有自己的身份證+信用卡就能全線搞定。就是這麼簡單!
- 可是有個雷點,你的App公開後會顯示你的真實法定姓名... 對啦,打造品牌形象時可能有點彆扭,有人在意就要考慮一下了。
- 超適合第一次試水溫、預算小又自己做的人,例如學生或副業、Side Project想衝榜的開發者。

- **方案二:組織開發者 (Organization)**
- 價格依舊是每年99美元不動,但玩法不一樣。
- 爆炸專業感!上架顯示你的公司或品牌名,比較有氣勢,而且還支援多人管理,團隊一起開幹更省力!
- 可惜囉~手續非常煩,公司得先註冊成法人,還必須去Dun & Bradstreet(鄧白氏)那邊申請一組免費但會拖超久的D-U-N-S編號,那串東西等下來+蘋果驗證常常數週起跳,沒耐性會瘋掉。
- 給誰用?已經設好公司、有合法登記文件,而且想長期經營品牌或者要多人協作維運產品的新創團隊!

喔對了,有些細節現場問蘋果審核還會遇到突發狀況,準備前務必先搞懂再選,不然搞砸流程等於浪費時間。

App Store審核通過率有多少?統計數據告訴你

欸,其實喔,App Store 近三到五年的審核通過率大概都維持在 65% 到 70% 吧,這感覺算是常態了。每放出去十個 App,大概只有六七個能真的成功上架耶,壓力滿大的不是嗎?有查到 Apple 官方支援那邊有資料指出,差不多有 20% 到 25% 的送審案件會因為 D-U-N-S 編號輸錯遭遇延遲,而且這類狀況還會讓進度多拖個約 5 到 15 個工作天,完全出乎預料。有些企業帳號因此要等滿久,有時候拉長到需要整整 7 到 10 天才能搞定,但反觀個人帳號流程好像就快一點。你看到這些數據應該能懂,其實卡關的原因往往就在這種看起來很細微但爆重要的行政小環節中。

App Store審核通過率有多少?統計數據告訴你

如何申請開發者帳號?完整註冊流程

欸欸這個第一步真的不能馬虎!你一定要把自己的 Apple ID 還有常用的 email 提前找好啊,沒有的話就直接手機開 App Store,上面不是有個人像圖示嗎,點下去直接註冊一個新的很快啦。對,然後密碼長度記得要超過八個字,而且要混英文跟數字,不然他會叫你重設超煩。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接下來每一關都會不斷要求驗證,有時候還一直認證,你一忘記 Apple ID 基本上只能回到原點重新搞一次,會瘋掉。然後喔,新手最容易在帳號信箱多打或少打一碼,結果信收不到流程直接卡死,所以最好最後檢查一下收件匣有沒有收到 Apple 的歡迎信,那封信一出現才代表你的第一步沒問題啦!

喔然後開「Apple Developer」官網入口也超級重要!用瀏覽器(我建議電腦),打 developer.apple.com 網址,右上角點「Account」,拿剛剛準備好的 Apple ID 登入。假如跳轉去 App Store Connect,那就是走正確流程,不會歪掉。很多人亂晃一圈跑去奇怪頁面,一下看服務、一下亂點超容易搞混,所以真的盯著官方這條線才穩。額外補充一下,其實有的人用手機 Safari 去填結果常常失敗,用電腦桌機那種比較穩妥;你只要看到藍色工具列、左上 Developer Logo 出現就代表找對位置囉!
0_img_prepare-for-app-store-launch.jpg

啊下一步就更仔細了啦 - 你一定要完整把申請表填完喔!進來以後會問你選帳戶型態,是「Individual」(個人)還是「Company/Organization」(企業)。公司戶要填 D-U-N-S 那個美國十二碼資信碼啦,就是得去 dnb.com 搜尋公司英文名稱查那組編號,複製貼到格子裡面,而且標點大小寫千萬不要自己改,否則肯定過不了。至於如果選擇個人帳戶,只要按步驟輸入姓名生日那些基本資料就可以送出囉,比較簡單。再提醒一次,下方按鈕亮藍色寫著 Submit 或 Continue 才能往下跑;反之就是 D-U-N-S 格式輸錯、或有哪行沒填被卡住了別硬衝。
1_img_prepare-for-app-store-launch.jpg

說到付錢和文件這邊啦,畫面跳出來就會提示你刷年費,2025年一樣維持99美元一年。注意只能刷 VISA 或 MasterCard 的國際信用卡,一鍵付款才會自動帶你進身份驗證環節。有時候你的卡如果被銀行限制海外交易,就立刻跳 payment unsuccessful 的錯誤訊息,這種狀況別猶豫趕緊換別張卡最省事!再提醒新手們,每次都有人忘了提前把身分證明電子檔(JPG、PDF)壓縮在5MB內,被退回又要掃描重傳,多拖兩天很正常;還有收款沒彈確認函通常也是文件規格不符,小細節千萬不要放鬆啊~
2_img_prepare-for-app-store-launch.jpg

啊最後一定要隨時追蹤審核狀態!登入 account 頁面一直看,那小圓圈顏色由灰變藍、藍變綠是表示進度在走,如果看到「In Review」基本安心,可以休息一下眼睛XD。不過萬一跳「Waiting for Verification」那絕對不能拖,得馬上盯著 email 或電話通知,每天查收兩次以上避免錯失時間,公司/組織帳戶據說還得接電話校驗所以別閒著。如果哪天收到 email 標明 “Your Enrollment Is Complete” 就大功告成,可以登入 App Store Connect 開始操作產品發佈。有些老司機都知道遇到莫名停擺,比如等三天都沒消息,就直接到 Support Link 填單申訴推進人工協助啦,新手反而拖越久麻煩越大!
3_img_prepare-for-app-store-launch.jpg

設定App定價策略:免費還是付費比較好?

嗯,懶得講太多啦,重點就是很多App團隊其實不是在煩年費付不付得起這種事,反而一直糾結「到底誰要去申請那個帳號」欸。像是你走「Company/Organization」那一條啊,就必須乖乖給齊法人資訊、D-U-N-S編號什麼的喔。對了,他們公告的299美元一年到2025也還是一樣,所以你如果計畫書寫NT$30,000,扣掉註冊費還有兩萬多能花吧。話說真的繳錢這點沒啥好炫耀,新手常常以為省最大選免費,但懂行的人會直接吐槽:產品真的可以靠免費上架活回來嗎?

然後,如果你在算Apple年費,不如順便把開發工時、人力外包也丟進一張表比較,一起拉成總預算,比較準確啦。比方團隊薪資直接乘專案週數,加完之後,把Apple帳號當固定支出分攤一下,那一年壓力根本就降不少,其實年底不會突然又被多收一筆,有差。

再來,有的人都只顧理論沒動手過,不妨直接玩市場定價A/B測試看看。先整理前期調查,再用兩套價格路線推給小圈子內部人用,舉例弄個「極限貴」和「超優惠」方案一起衝上去,比熱度就很明顯了;看銷量怎麼跳回來修正利潤目標才是重點,不要一直想理論型數據搞半天結果偏到哪去了。

免費跟訂閱組合玩法我覺得還蠻實用,你核心功能讓大家白用沒關係,把部分進階體驗綁月租,要賺現金流超快的。蘋果規定都踩線ok,然後一上線分層引導收費戶,其它只是晃晃的路人根本不用客服打擾,人力直接省下來。

再隨便補充一個 - 其實帳務定價心理可以同時做,像什麼首賣限時或全額返利吸引新客戶,看起來有折扣但同時在流量統計裡倒推出提升轉換的小招式;最後活動結束別忘記黑單灌票防亂入漏洞。

差點漏講,公司戶開通的話記得每個文件檔案一定要存原始憑證啊(銀行授權那些),設雲端提醒比較保險。有時候被要求重認證身份,一定讓財務窗口再校一次名跟稅籍格式才安全。不少老司機怕卡七天就是小地方粗心搞錯,用這種步驟慢慢核對才不卡住流程吧。

常見上架失敗原因有哪些?該怎麼避免?

Q: 聽說公司名打錯一個字,帳號就卡死七天,真的?
A: 超級真的!欸這種事誇張多了,法人名稱哪怕少個標點、中文半形全形錯、或者大小寫亂掉,所有註冊過程瞬間被擋住,不開玩笑直接卡7天你信不信啊?尤其像公司註冊、銀行授權還有什麼D-U-N-S編號的對照,有個細節不同就出事。搞定的方法呢?我建議一定要全公司拉一份「官方名字總表」,誰都別嘴砲亂打,從那邊複製貼上最保險啦!

Q: 亞洲團隊瞄準歐美市場,送審文件最容易踩什麼雷?
A: 你想不到欸~文化大誤判!有時候大家以為送審就小事,結果歐美其實爆龜毛,每個授權細節抓得緊到不行。不只簽同意書啦,有些App還硬要提供法人結構、股東全部資料,加上正式授權證明,煩死人。喔!順手再提醒,把每次補件怎麼踩坑的紀錄收成一份「避坑SOP」超關鍵,下次規定突變也不用現場爆炸,可以立刻補齊,不用再重蹈覆轍!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