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TL;DR!
最近超多人問我,想做個 App 上架到 Apple 的 App Store 或 Google 的 Google Play,到底要噴多少錢?🤔 欸,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答案比你想像的複雜一點。如果只想聽最快速的版本,那很簡單:
- Google Play (Android): 一次性支付 25 美元,付完就畢業,終身有效。
- Apple App Store (iOS): 每年支付 99 美元,像是繳年費給房東,每年都得繳。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喔~那還好嘛,Google 也太佛心了吧!」?哈哈,先別高興得太早。如果 App 開發跟上架的世界真有這麼單純,那大家早就都是百萬富翁了。這筆錢,說穿了只是你拿到遊樂園的「入場券」而已,進去之後要玩的每個設施,幾乎都要另外付錢... 而且是貴到想哭的那種。🥲
不止是 $99 vs $25 這麼簡單,這只是個開始
你知道嗎,那個 99 美元或 25 美元的開發者帳號費用,大概只佔你整個 App 生涯總成本的... 我猜可能連 1% 都不到。真的啦,別不信。真正的開銷大魔王,躲在三個你看不到的角落:
- 平台抽成(俗稱的蘋果稅/Google稅): 你的用戶在 App 裡花的每一筆錢,平台都要先抽走一大筆。
- 隱藏的維運成本: 伺服器、資料庫、第三方服務 API... 這些才是讓你的錢包持續失血的元兇。
- 人力與時間成本: 從註冊帳號的繁瑣流程,到應付平台各種突如其來的政策變更,這些都是錢啊!
所以,今天我們不只聊那張「入場券」,我們要來個大起底,把收據一張一張攤開來看,算算要養一個 App,你到底該準備多少銀彈。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囉!🚀
帳號費:Apple vs. Google 詳細拆解
好,我們先從最基本的「開發者帳號」費用開始。這就像你要開店,總得先跟市場管理處登記,繳個場地費一樣。雖然前面說了金額,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特別是你想用「公司」名義上架的話。
| 項目 | Apple App Store (iOS) | Google Play (Android) |
|---|---|---|
| 帳號費用 | 個人或公司都是每年 $99 美元。 企業內部使用的 Enterprise Program 則是每年 $299 美元,但那個我們一般人比較用不到。 | 個人或公司都是一次性 $25 美元。 沒錯,付一次就畢業,超佛心 🙏。 |
| 付款方式 | 信用卡。在台灣的開發者用本地信用卡通常沒問題,會自動換算成台幣扣款。 | 也是信用卡。接受的卡別蠻多的,像 Visa、MasterCard 都可以。 |
| 公司名義上架? | 可以,而且強烈建議!但用公司名義申請,你就會遇到一個大魔王:鄧白氏環球編碼 (D-U-N-S Number)。 | 也可以,而且從 2023 年底開始,新註冊的公司帳號也「必須」提供 D-U-N-S Number 了! 很多人還不知道這點,以為只有 Apple 才要! |
| D-U-N-S Number | 這是一個全球企業的身份證號碼。重點來了:直接去台灣鄧白氏官網申請可能要花錢,而且不便宜。 但有個秘技:你可以透過 Apple 開發者後台的連結去申請,是免費的! 只是要等個幾天到兩週。 | 跟 Apple 一樣,用來驗證你的公司是合法存在的。申請流程是共通的,所以你申請一次,兩邊都能用。 |
| 審核時間 | 帳號申請和付款後,通常很快。但 App 審核就... 你懂的,是個玄學。短則一天,長則一兩個禮拜,被拒絕更是家常便飯。 | 帳號註冊也很快,但同樣的,App 審核時間不一定。以前比較鬆,現在也越來越嚴格了。 |
看到了嗎?光是註冊帳號,如果你想用公司名義(這樣 App 發行者名稱才會是你的公司名,而不是你自己的名字,專業很多!),就會多一道申請「鄧白氏編碼」的手續。 雖然透過 Apple 管道申請是免費的,但一來一往也要花掉不少時間。而且 Google 現在也跟進要求 D-U-N-S number,這對新進場的開發者來說,是個必須注意的新變化。
抽成地獄:傳說中的「蘋果稅」與「Google稅」
OK,搞定了入場券,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平台抽成。這意思是,只要你的 App 不是純免費(例如有付費下載、App 內購買、訂閱服務),那使用者付的錢,平台都要先拿走一部分。這部分就是大家俗稱的「蘋果稅」或「Google稅」。
以前,這個稅率很簡單粗暴,就是 30%。你賺 100 元,Apple 或 Google 就先拿走 30 元,你實拿 70 元。 聽起來超痛的對吧?所以後來引發了全球開發者的大反彈(最有名的就是 Epic Games 跟蘋果的官司)。
也許是聽到了大家的哀嚎,現在兩大平台都推出了一個「小型企業計劃」:
- 小型企業優惠:如果你的 App 前一年的總營收(是總營收喔,不是利潤)在 100 萬美元以下,你可以去申請加入這個計畫。成功加入後,你的平台抽成就會從 30% 降到 15%!
- 適用對象:不管是 Apple 還是 Google 都有這個計畫,條件也差不多。 這對我們這種小本經營的開發者來說,真的是及時雨啊!🌧️
- 但請注意:這不是自動生效的,你必須自己主動去申請!很多人不知道,傻傻地繼續被抽 30%。
講到這個稅,就不能不提一下台灣市場的特殊情況。幾年前,Apple 曾因為台灣稅法變動,無預警地調高了台灣區 App Store 的售價,漲幅甚至超過稅率本身,等於是把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當時也引起不小的爭議。
更有趣的是,在美國,因為法院判決的關係,Apple 現在「被迫」允許開發者在 App 內提供外部連結,引導使用者到網站去付款。 你以為這樣就可以繞過抽成了嗎?太天真了!Apple 的對策是:可以,但就算你在外部收款,我還是要跟你抽 27% 的佣金! 這操作真的... 讓人嘆為觀止,簡單說就是蘋果讓你繞路,但要收過路費,只是過路費便宜一點點而已。
真正的錢坑:那些沒人告訴你的隱藏成本
如果你以為付完帳號費、被抽完 15~30% 的稅就沒事了,那你就錯得離譜了。接下來這些,才是真正讓你「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燒光預算的隱藏成本。很多文章只會跟你說「維護費大概是開發成本的 15-20%」,但到底花在哪?我直接條列給你看:
1. 伺服器與後端服務 (Backend Costs)
除非你的 App 是一個單純的工具(像計算機),不需要聯網、不需要存取使用者資料,否則你 99% 需要一個後端伺服器。而這,就是錢坑的開始。
- 雲端主機:像是 Amazon Web Services (AWS)、Google Cloud (GCP) 或 Microsoft Azure。它們一開始都會給你一些免費額度,讓你覺得好像很便宜。但只要你的使用者一多、流量一上來... 帳單馬上變臉給你看 😨。一個稍有流量的 App,每個月的伺服器費用從幾十到幾百美金都非常正常。
- 資料庫費用:使用者資料、App 內容,全都要存在資料庫裡。資料越多,存取越頻繁,費用就越高。
- CDN 內容分發網路:如果你的 App 有很多圖片或影片,為了讓全球使用者都能快速載入,你就需要用 CDN 服務,這又是一筆錢。
2. 第三方服務 API 費用
現在的 App 很少從零開始打造所有功能,通常會串接很多第三方服務(API)來節省開發時間。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服務很多都要收費。
- 地圖服務:想在 App 裡用地圖?Google Maps API 以前很佛心,現在只要用量一超過免費額度,收費可是不手軟。
- 簡訊驗證:使用者註冊要收簡訊驗證碼?那就要付錢給簡訊服務商,每則簡訊都在燒錢。
- 金流服務:如果你用第三方金流,像是 Stripe 或 PayPal,他們會對每筆交易收取手續費(例如,在台灣的 Stripe 標準費用是 3.4% + NT$10)。這筆費用是疊加在 Apple/Google 抽成之上的喔!
- 推播通知、Email 寄送:這些服務在用量小時通常免費,但你的用戶一多,很快就會撞到付費牆。
3. 維護與更新成本 (Maintenance & Updates)
這絕對是最大的坑,沒有之一!App 上架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惡夢的開始。
- 系統版本更新:每年 iOS 和 Android 都會推出大改版。你的 App 如果不花錢請工程師更新、調整以相容新系統,很可能就會直接閃退、功能異常,然後被使用者用一星負評淹沒。👋
- 修復 Bug:沒有 App 是完美的。上線後一定會陸續發現各種奇怪的 Bug,這些都要花時間和金錢去修復。
- 平台政策變更:Apple 和 Google 三不五時就會更新他們的審核條款或隱私權政策。如果你的 App 不符合新規定,輕則被要求限期改善,重則直接被下架,你所有的心血都可能付之一炬。
4. 其他雜項開銷
- 行銷推廣費用:App Store 上有超過三百萬個 App,你的 App 丟上去就像沙漠裡的一粒沙。不在社群媒體下廣告、找人寫開箱文,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你的存在。這筆錢可大可小,但完全不花是不可能的。
- 客服人力:使用者遇到問題會寫信來問、來罵。你需要有人力去回覆 email、處理客訴,這也是成本。
所以,我到底該準備多少錢?
唉,說了這麼多,我知道你可能更焦慮了。😅 其實,這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你的 App 的複雜程度。但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粗略的估算:
一個最最陽春、功能極簡、預期使用者不多的 App,除了最開始的開發費用,你每年可能至少要再準備個幾百到一千美元,用來支付帳號年費、基本的伺服器費用和一些緊急維護。
如果是一個功能比較完整、需要處理使用者資料、有金流交易的商業 App,那每年的維運成本(不含行銷)從幾千到幾萬美元都有可能。一個常見的業界法則是,把你第一年的開發總預算抓出來,然後每年準備這筆預算的 15% - 25% 當作維護費用。
總之,千萬不要只看著那 25 美元或 99 美元就衝動投入。開發 App 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帳號費用只是起跑線的報名費,真正的考驗,是上路之後那漫長又燒錢的補給和維修站啊!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你覺得哪個費用最「坑」?或是你還踩過哪些我沒提到的雷?在下面留言分享吧!👇 讓我們一起幫助更多開發者少走點冤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