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啊!最近剛好又幫一個客戶把 App 送上架,想說來跟你們聊聊這個過程,因為 Google Play 這幾年真的變好多... 以前感覺是繳了錢、東西傳上去,沒多久就過了。現在齁... 根本是在玩闖關遊戲,而且規則還一直偷改。🫠
重點一句話
現在要把 Android App 上架到 Google Play,不只是把程式碼打包上傳而已,更像是在跟 Google 玩一場規則一直變的桌遊。你需要非常有耐心,而且要搞懂很多「程式以外」的事情,特別是那些關於測試和隱私權的規定。
上傳前,先把這些東西放同一個資料夾,拜託!
我認真的,在你打開 Google Play Console 之前,先把這些東西準備好,你會感謝我的。不然到時候你會在十幾個視窗之間切換,找到快瘋掉。
- 最終版的 App Bundle (.aab 檔):不是 .apk 喔!Google 現在強制要求用 aab 格式了。
- 商店資訊的文案:應用程式名稱、簡短說明(80字)、完整說明(4000字)。先用 Word 或 Google Docs 寫好,不要在後台慢慢想。
- 圖示與螢幕截圖:
- 應用程式圖示:512x512 像素的 PNG 檔。
- 功能宣傳圖:1024x500 像素的 JPG 或 PNG 檔。
- 手機螢幕截圖:至少 2 張,最多 8 張。尺寸不限,但建議用真實手機的截圖,不要差太多。
- 隱私權政策的網址:這超重要!你必須要有一個公開的網頁,上面說明你的 App 如何收集、使用使用者資料。就算你的 App 什麼資料都不收,你還是需要一個頁面寫「本 App 不會收集任何使用者資料」。沒有這個,100% 被退件。
- 測試用的帳號密碼 (如果需要):如果你的 App 需要登入才能使用,你必須提供一組可以正常登入的帳號密碼給 Google 的審核人員。 不然他們進不去,也沒辦法審。
第一關:搞定你的開發者帳號
這是所有惡夢的開始... 開玩笑的啦,但這一步確實比以前複雜了。
首先,你要有一個 Google 帳號。我強烈建議,不要用你每天收信的個人帳號,去申請一個新的吧,專門用來放 App,不然以後信件會收到瘋掉。
接著,到 Google Play Console 網站,準備好你的信用卡,支付 25 美元的一次性註冊費。 沒錯,是永久性的,這點比隔壁棚 Apple 每年都要收費好一點。
付款之後,才是現在最麻煩的「身分驗證」。
- 個人開發者:你需要準備身分證、護照或駕照,然後對著鏡頭拍大頭照。他會要你動一動、點點頭之類的,確保你是個活人。
- 機構/公司開發者:這個就更複雜了。除了公司的登記文件,你很可能需要申請一個「鄧白氏環球編碼 (D-U-N-S Number)」。 這東西是免費申請的,但要花時間。雖然 Google 官方有時說不是絕對必要,但在台灣申請公司帳號,基本上都會被要求提供。這可以看作是 Google 用來確認你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商業實體的方式,跟美國那邊的作法比較像。 如果你沒有,驗證過程可能會卡很久。
老實說,光是這個驗證,我聽過有人卡一兩個禮拜的,所以千萬不要等到 App 都寫完了才來申請帳號!
魔王關卡:那 20 個測試員到底哪裡找?🫠
好的,這就是現在個人開發者最大的痛點。從 2023 年底開始,如果你是新註冊的「個人」開發者帳號,你的 App 在正式上架前,必須先經過一個嚴格的封閉式測試。
規則是這樣的:
- 你需要找到至少 20 個測試人員。
- 這些測試人員需要連續 14 天都保持在「已加入測試」的狀態。
- 在這 14 天內,他們需要真的去安裝、使用你的 App。
你沒聽錯,20 個人!還要連續 14 天! Google 的說法是為了提升 App 品質,但對只有自己一個人的開發者來說,這根本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啊!去哪裡找 20 個願意幫你測試 14 天的朋友?😂 而且如果你中途想更新 App,測試時間可能還會重新計算。
最近有消息說 Google 似乎把這個數字從 20 個放寬到 12 個了,但官方文件還沒完全更新,而且 14 天的要求還在。 不管是 20 個還是 12 個,這都是一個巨大的門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開發者社群會出現「交換測試」的群組,就是你幫我測、我幫你測,大家互相幫忙度過這個難關。不過,要注意不要濫用這個機制,Google 還是希望這是真實的測試。
好消息是,如果你申請的是「機構」帳號,就沒有這個 20 人測試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的 App 是商業用途,或者你真的找不到人測試,花點力氣去申請公司帳號可能會省事很多。
最容易被退件的地方:隱私權政策與資料安全
就算你撐過了 20 個測試員那一關,也別高興得太早。下一個大魔王是「應用程式內容」裡的「資料安全」問卷。
這是一個超級長的問卷,Google 會問你的 App 收集了哪些使用者資料、為什麼收集、有沒有分享給第三方、資料傳輸時有沒有加密、使用者可不可以要求刪除資料等等。 你必須誠實回答。
最麻煩的是,你以為你的 App 很單純,但只要你用了一些第三方的 SDK(比如 Google Analytics, Firebase, Facebook 登入、廣告 SDK),它們本身就會收集資料!所以你必須去看懂這些 SDK 的隱私權政策,然後把他們收集的資料也一併填上去。
舉個例子,你的 App 可能只是個小工具,但你為了看使用者都點了哪個按鈕,加入了 Firebase Analytics。那麼,你就必須在資料安全問卷中宣告,你的 App 會收集「應用程式互動情形」和「診斷」等資料。 如果你漏填了,Google 的自動審核系統一掃描到你的 App 裡有 Firebase 的程式碼,但你的問卷卻說什麼都沒收,就會立刻退件。
填寫這個問卷的訣竅是:「寧可多填,不可少填」。謹慎一點,把你 App 用到的所有服務都想一遍,然後誠實地勾選。 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我大概有 50% 的退件經驗都跟這個有關。
送出審核!然後就是無盡的等待...嗎?
當你把所有東西都填完,也通過了封閉測試,終於可以按下「發佈到正式版」的按鈕了!然後呢?
就是等待。審核時間非常不一定。 根據我的經驗和最近看到的資料,新 App 的審核時間大概落在 2 到 7 天之間。 如果你的 App 比較複雜,或者牽涉到金融、醫療等敏感領域,等個一個禮拜以上都是正常的。 App 更新的審核會快一點,有時候幾小時就過了,但有時也要一兩天。
千萬不要相信官方說的「幾個小時」,最好在你的上線計畫裡,預留至少一個禮拜的緩衝時間。 不然跟老闆或客戶說好週一要上線,結果 App 卡在審核中,那場面會非常尷尬。
如果在等待期間收到退件通知,不要慌。靜下心來,仔細閱讀 Google 給的理由。通常他們會附上違反了哪一條政策的連結。 根據他們的指示修改,然後重新提交一次。有時候,可能只是你的商店截圖裡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字樣,或是你的「資料安全」問卷填錯了一個選項而已。
常見的卡關點與心態調整
整理一下,我覺得這幾個地方是新手最容易卡住的,順便分享一下我的心態調整方式。😂
| 卡關點 | 為什麼會卡住 (真實原因) | 建議心態 / 解法 |
|---|---|---|
| 開發者帳號驗證 | 你給的文件跟 Google 想要的格式不一樣、照片拍不清楚、或是公司名字跟鄧白氏對不起來。機器人看不懂啦! | 就是要有耐心。文件一次給齊、拍清楚。申請公司帳號前,先去搞定鄧白氏編碼。把它當作辦簽證,急也沒用。 |
| 湊不齊 20 個測試員 | 身為一個孤僻的工程師,沒有 20 個朋友是很正常的。就算有,誰想幫你連測 14 天... 🫠 | 去開發者社群 (Facebook, Reddit) 找「交換測試」夥伴。或者,乾脆一點,直接申請公司帳號,用錢解決問題。 |
| 資料安全問卷被退件 | 你忘了 App 裡的某個廣告 SDK 也會偷看使用者的位置資訊。你以為你沒收,但 SDK 收了。 | 把你 App 裡所有第三方服務列一張清單,一個一個去查它們的隱私權政策。心態上,把自己當成在寫一份法律文件,要非常嚴謹。 |
| 被機器人以不明理由拒絕 | 審核系統的 AI 覺得你的 App 圖示長得跟某個知名 App 有點像,或者你的說明文字提到了「最佳」、「第一」等誇大字眼。 | 先修改所有你覺得「可能」有問題的地方,即使你覺得很無辜。改完再提交。如果還是被拒,才去申訴,跟真人客服溝通。不要一開始就跟機器人吵架。 |
結論:這是一場耐力賽
總結來說,現在在 Google Play 上架 App,技術本身可能只佔了 50% 的力氣,另外 50% 都在跟這些政策、流程、還有(常常是隱形的)審核機器人打交道。它考驗的不只是你的程式能力,更是你的耐心、細心和閱讀理解能力。
但反過來想,Google 這麼做也是為了過濾掉一些品質不佳或惡意的 App,對整個生態系是好的。 雖然過程很痛苦,但只要你照著規則一步一步來,把所有資料都準備齊全,成功上架後的成就感還是無可取代的!
好了,大概就是這樣。希望對正在準備上架 App 的朋友們有點幫助!
那你呢?你在上架 App 時,卡在最久的是哪一關?是湊不齊測試員,還是被資料安全問卷搞瘋?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血淚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