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機器人製作流程:從需求訪談到MVP上線的漸進式開發策略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5招幫你LINE機器人開發流程不卡關,直接衝 MVP 上線

  1. 先約 3 位用戶,一人 20 分鐘問他最近哪個功能卡住或沒用過—避免自己猜想會偏掉。

    親自聊才抓得到真問題,不會被表面需求誤導。(3 天內把訪談摘要丟給團隊,確認至少 2 個痛點出現 2 次)

  2. 直接寫下你現有資源,只留最多 2 個月能用的技術和人力,別想天馬行空方案。

    兩個月內能做出來才有機會試錯,不然等半年很容易放棄。(2 週後檢查目前進度有無落後 20% 以上)

  3. 把你想到的功能減到只剩 3 項,一定要能用才留,不用寫規格書,列一個清單就好。

    先縮減需求才能讓機器人活著上線,不然會一直改下去沒完沒了。(驗證:MVP 上線時功能沒超過清單 3 項)

  4. 不要等全部都做完再上線,功能 2 項能動就丟給朋友用,用 LINE 官方帳號測一週。

    先測早知道有沒有大 bug,等完整做完才上線很可能白忙一場。(MVP 上線 7 天內至少 3 人給出實際回饋)

  5. 每週都問 1 個用戶:『如果這功能消失,你會有什麼困擾?』10 分鐘聊聊,有共鳴再決定修什麼。

    持續檢查大家真的用才知道該往哪走,開發方向才不會亂飄。(4 週後回收 4 份用戶訪談紀錄,發現 1 個新需求)

問對問題找出真實需求,用戶訪談避開功能陷阱

這個有點有趣喔,就是說...嗯,你覺得啦,一個客服機器人回答對的機率七成,還有一個九成五,那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想選後面那個吧?但,欸,好像不是這樣欸。前幾天看到一份調查,是在歐美,他們發現有六成多的人,其實寧可要那種回很快、但可能偶爾亂講、答錯的機器人,也不想等那種一定要十幾秒才給答案,但每次都超正確的。這讓我蠻訝異的。

然後,不只是這樣,那份研究也提到,有90%的人基本上都想要「馬上」得到回應。所以整件事情就是…呃,我原本以為,大部分工程師在想就是精準度越高越好,可是看起來真正使用者其實更在意速度。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是這種感覺啦,就是,有時候我們一直很糾結正確無誤,結果其實大家只希望能快點拿到答案,即使偶爾錯一下沒關係。這,老實說滿顛覆我以前的認知。

認清現實條件設定可達成目標

王經理,這個人喔,其實很有故事。他是桃園一家中型工廠的資訊部門主管,大概三十八歲吧。軟體開發經驗十年,老司機了!超能肝的那種。說真的,他超級相信一件事 - 只要你丟夠多資源,不管時間還是技術,用力堆下去,一定可以搞出完美的東西,真的。

然後突然就來了,公司高層忽然要他在三個月內弄出一個客服自動化系統。他嚇到,本來是想靠技術救公司嘛,幫大家把效率拉起來,可是唉呦,他自己腦袋一直轉不出去,很執著一定要做到最好那種感覺。

他就開始瘋狂上網查資料啦,各種論壇、paper、什麼都搜。結果,有一天晚上,都快十一點了吧,他刷Google時剛好看到我們之前分享過的一篇文章 - 主要在講LINE機器人的開發策略、怎麼切進去做漸進式開發啊,還有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概念。欸,那一刻他眼睛都亮了!

後來他隔週就直接私訊我們。他那時候很坦白地講:「我想要功能通包全部做好,但公司現在給我的時間壓力大到快爆炸,我根本不知道該先下手哪裡比較對…」唉,這種糾結其實我聽很多,不過,每次聽到都覺得很真實,也會替他捏把冷汗耶。

認清現實條件設定可達成目標

列出三大限制因素制定開發策略

高層又下死線,王經理整個人有點僵。他只說:「我現在壓力很大。」公司要求他三個月內搞定客服自動化,要把回覆時間從45分鐘縮到10分鐘以內。然後還要同時讓處理的案件數直接拉高60%。這種目標感覺很猛啦,但…唉。

他苦笑著搖搖頭,「現實?一切都落在我身上,只有15萬的預算。我連LINE機器人都沒碰過,真的完全不懂怎麼開始。最糟的是,系統不准停工,要邊做邊用,不能影響本來的運作。」

2023年Q2開始計時,到現在一個月過去了,他還困在基礎架構這一關。每天晚上睡前腦袋都繞著想:如果最後真的做不出來,怎麼辦?看那些KPI數字好像還行,其實根本摸不到門路。

他嘆了口氣,好像心裡暗暗希望能抓住點什麼:「你們有沒有什麼真的可以落地執行的方法或建議?」

放棄完美主義採用漸進式開發法

唉,想到王經理那次真的有點慘。他們搞LINE機器人,兩個月就把預算燒光,然後成品只弄出五分之一。內部檢討會還只能用一個不完整的demo頂著…我覺得光想就壓力很大。

我們後來陪他回頭去看到底卡在哪裡,他忽然才發現,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技術做不到,是一直糾結要做到「最完美」,結果小細節修來修去,每天都在原地打轉。這邊要特別提醒,有時候能先上線跑得動,比那些華麗的設計重要太多。那種MVP(最小可行產品)的想法,老實說救了大家。

但砍功能超級痛苦啊。有些酷炫的東西只能忍痛放掉。我們最後幫他縮到三個重點:

— 先把基礎問答庫弄起來,只抓前十題最多人問的,然後做自動回覆、必要時人工接手
0_img_how-to-create-your-own-line-chatbot.jpg

— 用LINE Message API直接拼好主架構,測試環境狂測webhook,看連線會不會斷
1_img_how-to-create-your-own-line-chatbot.jpg

— 五個同事自己輪流每天當假客戶聊天,把對話記錄翻過一遍再決定下週加什麼新功能
2_img_how-to-create-your-own-line-chatbot.jpg

撐到第三個月終於順利上線啦。效果其實蠻明顯,本來客服回訊慢得要命,現在平均等八分鐘有答案,案件處理數也直接拉高45%。

但現實嘛,也不是說變神了啦,大概還是有30%的問題它回答不準確,只好乖乖丟給真人解決。不過這樣應該也算成功吧?反正沒有人一開始就全都做好…我也是這樣覺得啦。

驗證最小可行產品快速上線心法

欸你知道嗎,其實有個點我一直想講,就是之前王經理午休那次小訪談,你還記得嗎?那場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因為他問大家說,如果要公司用機器人,最想要它幫什麼。結果超意外,83%的人說只要機器人能答營業時間、產品規格、還有退換貨流程就差不多了,反正這幾個最煩嘛,先能用就行。然後更猛的是,大部分人寧可機器人現在馬上來、回答率只有七成,也不想等三個月才給你一個九十五分完美又慢吞吞的版本 - 真的很反直覺。

對,老實說這背後挺現實的。我們寫程式的人啊,每天都在追技術細節,常常以為產品越厲害、功能越多越值錢,但其實使用的人根本沒在意那種「百分百精準」什麼的,他們只在乎現在是不是可以先解決一半煩惱。你知道嗎,那個業務部陳小姐超級直白,她直接跟我說,就算機器人的答案不是全部正確,可是至少回一下,她心裡就有底,可以馬上處理下一步,她說這已經超有用了。

說真的,「完美」根本不是出發點,更多時候它應該是一步一步改進來的,不然工程師根本永遠下不了手,永遠卡在測試跟調優裡面,你懂吧,那種感覺……

欸所以啦,不如我們來玩一下 - 你自己想一下,如果換成你用機器人,你最希望它立刻回答哪五個問題?不要複雜啦,就列出五個然後這週末隨便做個簡單版,拉三個朋友直接丟給他們試,他們怎麼吐槽、或是突然說哪一題最爽用,你一定會聽到超多跟開發時候完全不同的新反饋!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7-11 Reply
    感覺這個LINE機器人好像很厲害耶!不過我有點好奇,對小型創業團隊來說,開發成本會不會太高?好像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有點擔心啊...
  2. Guest 2025-06-11 Reply
    哇,這篇文章真的超實用!想請教一下,我剛開始學LINE Bot開發,有什麼建議可以快速上手嗎?對於程式新手來說,感覺有點複雜耶...
  3. Guest 2025-05-08 Reply
    這篇文章提到的LINE機器人真的很有趣!我想知道在不同國家,企業如何利用這些機器人來改善顧客互動呢?有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