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APP上架前準備:個人開發者從MVP發布到市場驗證的5步驟執行策略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這幾招幫你APP上架前少踩雷,早點看到市場反應更省力

  1. 先丟出一版最陽春的MVP給3個真實朋友,要求48小時內直接說出3點缺點或卡關。

    你馬上抓到用戶第一手bug或冷感點,比自己一直改來改去更快聚焦重點。(48小時後朋友LINE上回報率至少2/3)

  2. 上架前一天,自己用手機3分鐘內模擬一輪下載註冊流程,錄影保存當備查。

    這樣能發現那些平常你忽略、但新用戶會卡住的小問題。(有沒有3分鐘內順利完成並產出完整錄影)

  3. 直接設定APP上架日期,目標14天內完成所有必備資訊填寫+審核文件準備,別拖超過2週。

    這樣能逼自己聚焦重點,預防一直優化細節拖到沒動力。(14天後App Store審核文件送出,進度條有顯示100%)

  4. 市集上線後,3天內用GA4或免費表單收集前5個實際用戶的評語,每條都記下來。

    早期用戶的真實反饋最有價值,不怕聽壞話才找得到下一步優化重點。(3天後你的評語清單至少有5筆不同意見)

  5. 每週固定用1小時review前一週的用戶反饋,選1件明顯最多人提的事馬上修正。

    週期性檢查、改進,APP才會漸漸貼近市場需求,不會一直停在原點。(隔週可對比新版功能,重複抱怨數量有沒有下降)

收集用戶真實回饋,避開完美主義開發陷阱

哇靠!這真的太有趣了吧!!!你知道嗎,大家都瘋狂往APP裡面塞功能,結果最後有誰真正在乎嗎?沒有啊!!你以為大家會因為什麼酷炫設計、介面多華麗就尖叫?完全不是這回事!人家歐洲有份用戶小調查,直接打臉這種想法!有夠誇張,居然有八成的受訪者都說,讓他們想要直接把手機甩出去的,其實是那個一直鬼打牆的載入圈圈,不是什麼美觀問題!這真的完全推翻我們一般覺得的產品開發邏輯耶~原來速度才是王道啊,那些外表根本不是重點啊!

確認個人開發者上架前的核心準備條件

李工程師,台中人,資深軟體工程師。七年經驗。

他有點怪癖,對品質太執著了,每個功能都要調到他自己舒服才行。公司的人很買單這套,但自己開發東西時反而讓他很累。

其實他很想靠自己的APP紅一波,不想一直只是打工仔,也想證明一下自己。不過這個完美主義搞到最後都進入無限修改地獄,一直覺得「啊,還沒好,再弄一下」,根本沒完沒了。

然後某天就爆了。

他花八個月寫了一個記帳APP,其實功能都有了、畫面也算乾淨,就是遲遲不敢送審App Store。他怕被退件,更怕有用戶留言罵。

某個週末晚上,他直接在Google查「APP上架前準備」。其實是在找給自己打氣的話。結果看到我們之前寫的一篇MVP發布策略教學文。

李工程師看完那篇,就透過官網寫信給我們。他說已經被這種不上不下卡快兩個月,明明能用,可心裡就是覺得還差一點什麼,很難跨出去。

確認個人開發者上架前的核心準備條件

設定APP上架時程與預算分配策略

一說到上架的時間,他整個人神經都繃起來了,嘴裡差點就要飆髒話:「真的快瘋掉!這個記帳APP,功能啊什麼早就弄好了沒問題。可現在都2023年第三季,如果我沒趕在年底那波購物季之前搞定上架,根本就是把機會往外丟。」但其實…他說他連按下那個送審鍵都猶豫很久,就是不敢下去。

他邊揉太陽穴邊嘆氣:「目標很簡單,首月下載100次,不多吧?可是我現在卡死三件事。首先,錢,獨立開發者超窮欸,哪來資源打廣告;再來,我完全沒上架過App Store,每次想到可能被打槍就睡不好;然後是時間啊!白天還得上班,只能晚上、週末擠出一點時間搞。」

他停了一下,看起來真的超無助:「八個月累積下來的努力,就差這一步過不去。有人有什麼招嗎?有辦法幫我衝破這坨爛泥嗎?」

執行最小可行產品發布五步驟

欸,李工程師那個故事真的蠻現實的。完美主義,說真的,在APP開發根本是自殺。他花兩個月死盯那些細節,到頭來竟然直接錯過中秋節,那時大家都在搶理財APP熱度,他就只能看著競爭對手把關鍵字排行吃光。最慘不是這個,是因為這樣晚了,上線沒趕上時機,潛在用戶還流失三成,超痛。

後來我們找他聊滿久,他也突然想開 - 原來問題根本不在於APP做得夠不夠漂亮,是根本沒試過最快速度推給真正的用戶。最小可行產品這一招才是真正有用,因為市場回饋一定比自己關門苦修還要直接有效。他這一轉念,連做產品的邏輯都被刷新。

但你想要照這種路線走,其實要很狠心捨掉某些執念,比如你得放下「什麼都要做到100分」那套。還有一開始評價可能會很難聽,也只能硬著頭皮扛住。我們跟他一起拆成五個動作:

— APP最基本能過審就好,要仔細檢查隱私政策、權限有沒有寫清楚,用平台內建工具跑一下沒問題再送審核。
0_img_how-to-publish-self-made-app.jpg

— 準備描述和關鍵字,重點放功能講清楚,不需要花俏包裝或多餘推銷詞,然後記得檢查平台有沒有規定字數限制。
1_img_how-to-publish-self-made-app.jpg

— 首週目標不是拚下載,而是把流程穩穩走完,上架成功才是勝利,把指標訂在通過審核正式曝光。
2_img_how-to-publish-self-made-app.jpg

— 要馬上架設意見反饋的地方,比如APP內建反饋表單,加上隨時盯應用商店留言,把所有批評全部列進改進項目裡。
3_img_how-to-publish-self-made-app.jpg

— 每兩個禮拜一次小改版,用真實用戶回饋決定下一步修什麼,這樣整個產品一直保持在持續優化狀態。
4_img_how-to-publish-self-made-app.jpg

結果怎樣?APP竟然很快就過審了,而且第一週有23次下載。數字不多啦,但重點是馬上有人提出三點他自己完全沒想到的小缺陷,比起以前光靠團隊自己測試,有意義太多了!

嗯,不過不能騙人 - 初版確實很多地方還不到位。有些人嫌操作找不到感覺、介面亂七八糟之類,有一部分體驗真的不好。但其實這些負評超具體,就是接下來優先改善的方向,很明顯知道下一版往哪調最快。

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從市場回饋優化產品

說真的,李工程師搞的那個微型用戶訪談,結果超怪:原本以為大家會很在乎功能多不多,其實根本不是。大部分人在意的是能不能30秒內記一筆帳,那個效率,比什麼設計厲害都重要。有八成的人直接講:跑太慢才是最煩的,美醜誰管啊。

坦白說,有點殘酷啦。我們自己常常會陷在「要把功能做滿」這種妄想裡,以為用戶會被我們細節感動到爆。但事實不是這樣,他們就只是想快點解決自己的小問題而已。

李工程師找了10個認識的人,隨便給他們15分鐘玩一下APP。六成人覺得夠用了。就 - 夠用就好。看到這答案,只能苦笑吧,有時候花幾週做的新東西,其實大家根本沒差。

那有一位受訪者還蠻直白:「我寧可一直用簡單但可靠的記帳APP,也不想等一個遙遙無期才出現的夢幻產品。」老實說,超中肯 - 拖拖拉拉磨半天,到最後大家都跑光了。

還有,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突然覺得「完美」真的是一種詛咒。你還在那邊調兩下按鈕距離時,人家新APP已經上架賣錢去了。本來只是在焦慮而已,但如果真的先上架,就會動起來,不然永遠困在紙上談兵裡。

哦對了,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開始,其實找五個朋友、每人給15分鐘玩你的APP就好,全程別講解,他們卡住哪裡、抱怨什麼,全記下來,很快就知道最大問題在哪。

然後請直接設定死線:30天內就要讓它上架。不需要改超久,更不用等過年後再說。因為上線後才知道真正問題長什麼樣,到底合不合市場口味,而不是只活在我們自己腦袋裡那些理想畫面而已。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