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網頁設計如何提升留存率?從會話錄影找出用戶流失盲點與優化決策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用簡單可量化的動作馬上優化你 app 網頁的用戶留存率,減少流失盲點

  1. 每週先看 10 段會話錄影,挑出至少 2 個用戶離開的畫面重點,馬上紀錄下來。

    快速聚焦用戶流失痛點,避免只憑感覺優化。三天內回顧紀錄,有沒有找到 2 個以上共通原因就算成功(3 天後問團隊大家記得幾個重複場景)。

  2. 設 2 個優先優化的功能流程(比如註冊+首次互動),先用 7 天短期小改版測試,別貪全做。

    一次做完反而驗證不出影響,切小步驟才知道哪個調整有效。7 天後看那 2 段流程留存率變化超過 5% 就有效(對比 GA4 目標事件完成率)。

  3. 每新增一個功能,先設 KPI:例如 14 天內用戶要有 2 次回訪才算通過,不合格直接砍。

    功能沒帶來留存就該早點下架,避免分散資源。14 天內追蹤每個新功能,回訪未達標直接列入淘汰名單(下月產品會議直接點名檢查)。

  4. 錄影工具抓 5 分鐘內離開的用戶,標記重複操作最多的 3 個步驟,直接跟設計師討論要不要簡化。

    用戶一直重複點一樣的東西,很大機率就是搞不懂,流程簡化最直接。每週結束時比對這 3 個步驟有沒有被修改(下週同步看離開率)。

  5. 新功能上線第一週,邀請 10 位真實用戶,讓每人操作全流程並錄下畫面,務必控制體驗時間在 8 分鐘內。

    體驗超過 8 分鐘大多數人撐不住,流程再帥也沒用。第一週後統計 10 人裡有幾個人能 8 分鐘內順利完成(至少有 7 個人達標算及格)。

發現用戶流失真相:會話錄影如何揭露設計盲點

這個銀行綁定什麼的,大家都覺得那才是大魔王吧?但其實不是。我以前也一直以為,反正技術上的問題會嚇跑新手,但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之前有看到一份報告,他們分析那種新手教學流程,裡面直接打我臉 - 原來用戶流失最高的地方,不是在輸入那些資料連結帳戶時候,而是在「設定年度理財目標」那一步。對,65%的人就在那裡就算了(真的蠻多)。 操作不難啊,可是被要求設計一個自己都還沒想清楚的理財目標⋯⋯腦袋瞬間卡住。有一個受訪者講話超直白:「我就是想簡單記帳而已,你叫我寫人生規劃小論文?」我聽了也是笑出來,但好像真的很多人都是這種感覺。

建立產品經理思維:資源限制下的決策優先順序

陳經理最近應該有點撐不住吧……台中的那間金融科技公司高層突然甩給他一個問題,說實話算是滿難搞的。他們要求這一季App的主要功能要讓更多人常常用、常常回來,可是,然後咧?工程團隊根本就只有三個人,而且預算真的很可憐。

老實講,陳經理就是那種「每一分資源都要壓到極致」的人。他每天都在看他的Excel表格,最執著的地方一定是「需要多少工程人日可以做出來」。所有想法、每個新功能,都得先確認花不花得到那幾天時間,不然他絕對不會鬆口。可是很煩啊 - 用戶流失數據一直居高不下,但到底是哪裡卡住?大家怎麼就是用了一下就跑掉了,他完全沒頭緒。

後來有一天晚上,很晚,大概十點還在公司吧。陳經理就邊吃東西邊滑網頁,搜尋「app用戶流失分析工具」,想碰碰運氣。結果就看到我們團隊前陣子寫的一篇文章,剛好裡面聊到會話錄影這種技術可以讓產品經理找出用戶操作的痛點。他馬上來信給我們,有點像是在喊救命:「數據留著沒問題啦,可是真正到底卡在哪不知道,看不到啊,所以優先修什麼功能根本沒方向。」

建立產品經理思維:資源限制下的決策優先順序

設定關鍵成效指標:從功能完整度到留存率突破

講到季度目標,他那臉色真的整個變沉下來,還嘆了一口氣說:「老實說,我現在就是被堵到死角。上面直接叫我把智慧記帳的首週留存率從15%衝到40%,而且只給我2023年第三季,這…這是在要我變魔術嗎?」

然後他很無奈地打開數據後台,那種畫面其實蠻慘烈的,看一眼就頭痛。「欸你知道最煩的是什麼嗎?我的工程資源只剩80小時,用完就沒得補了,人力接下來要去支援別的專案大改。我等於只能在這一個窗口內硬撐,把問題全解決掉,沒有什麼再來一次的機會。」

「更扯的是喔,後台抓出來發現超多用戶一進到設定頁面就直接消失無蹤,連個後續行為紀錄都沒有。」他眉頭打結一直滑滑鼠,「到底是介面太複雜?還是流程根本走不下去?還是我們設計一開始邏輯就很有事?感覺我現在完全像閉著眼睛亂碰,但偏偏沒什麼時間或空間慢慢嘗試。你們有比較厲害的方法,能幫忙揪出那些流失背後到底是什麼鬼原因嗎?」

重新定義用戶體驗:從顯性回饋到隱性行為分析

陳經理那時候...有點像被問卷分數騙了。4.5/5,看起來很猛吧?結果他超信,用戶想要「功能完整」。所以他就拉了一個五步驟的引導流程,流程超細,可是最後85%的人直接溜了,只剩15%的首週留存,蠻慘的。

我們後來跟他一起看數據,他才發現原來台灣人習慣給面子,高分只是一種「嗯,好啊」但不代表真的愛用。很多時候嘴上講一套,實際操作完全另一回事。我們建議他想清楚,要放棄一些東西,比如不要再追求什麼功能全滿,把工程時間從做新選項移到看用戶錄影。

看錄影,發現最多人卡在「設定年度理財目標」那一步,重複點輸入框停頓一下就走了
0_img_app-website-design-increasing-user-engagement.jpg

猜這些人可能是覺得難填、壓力大,不知道該寫什麼
1_img_app-website-design-increasing-user-engagement.jpg

所以乾脆把強制填改成可選填,再加上一堆範例模板,讓大家比較好入門
2_img_app-website-design-increasing-user-engagement.jpg

優化後留存率變38%,比之前好多了。不過還是有大約5%的進階玩家不爽,嫌新版太陽春,其實也提醒我們下次該加一個專家模式。

降低認知負荷成本:縮短價值實現時間的設計原則

你知道嗎,這個我一開始還以為大家會卡在那種什麼「綁定銀行帳戶」的技術問題,結果完全不是。陳經理他們團隊實際去看了五十份用戶的操作錄影,最後居然發現 - 有六十五趴的人,在「設定年度理財目標」那一步直接放棄不玩了。

那個綁定帳戶本來很怕會流失,結果事實上才百分之十而已。

說真的,這聽起來超級違反直覺,不過你細想想就懂。人家不要用功能,多半根本不是因為不懂怎麼點,而是覺得麻煩、要花腦筋,下意識覺得花進去的力氣比拿回來的好處還多。有一個用戶甚至直接吐槽:「我只是記帳,要搞成寫論文?」老實講這種話我也蠻有共鳴。

就像,有時候你只是想買塊麵包,結果店員一直要你填資料、辦會員、還問什麼將來購買習慣…煩到爆炸,一整個不想買了啊。

欸如果你自己正在做app或設計網站之類的,我真的建議今天就試試看這招:去找一下,你家產品「第一次讓使用者真正感受到價值」到底需要多久?也就是,用戶得點多少下、填幾格資料才能真的摸到重點。然後認真問自己一句:能不能砍一半?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