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App製作如何提升轉換率?從搜尋優化到簡化設計的3個月實戰策略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這幾招可以讓購物App三個月內轉換率穩穩拉高,操作起來蠻輕鬆,也容易追蹤成效。

  1. 先把首頁流程壓到三步以內,試著 7 天內把常用功能移到最上層。

    流程愈短,愈多用戶能在 5 分鐘內完成註冊,轉換率通常就會多 5%(看GA註冊完成比率)

  2. 直接改搜尋欄位,三天內塞進三個熱門關鍵字自動提示,不用怕太明顯。

    有自動推薦,點擊率能上升至少 3%,用戶搜尋失敗率明顯下降(看搜尋結果頁的無商品率)

  3. 選項不要超過 7 個——你可以馬上用 Excel 列一下,然後砍掉剩下的。

    選項少一點,反而更容易選,不會卡住,完成購物流程的用戶提升 8%(追蹤 14 天內下單數量)

  4. 有空就用A/B測試,2週內選一個顏色或按鈕位置來比較點擊率。

    不用太複雜,簡單試試就能找到讓人多點的設計(2週後觀察新設計區點擊率有沒有高於舊版 2%)

測試數據會說話:簡化設計如何逆轉用戶流失

你以為選項越多越好?其實…唉,這個誤會還真的很普遍。嗯,應該說,很多網站設計師都喜歡拼命加東西,以為越豐富越吸引人。然後,最近聽到一個有點扯的例子。是歐洲那邊,一家大的電商,他們內部數據顯示,把原本給消費者選的那些搜尋條件、品項什麼的,直接砍掉六成,結果顧客滿意度不降反升,硬生生提升了35%。聽起來有點反常識吧?

原因其實很現實,就是東西一多,人腦就直接當掉。你丟給我五十個看起來差不多的選擇…不只是我啦,高達42%的消費者會直接…欸,不買了。乾脆不買。這種一樣的東西玩「大家來找碴」真的很煩,根本不想花那種腦力。其實啦,大部分人只想你告訴我前三個最強的,然後讓我秒結帳,這才是爽。

找出問題根源:為什麼用戶總是搜不到想要的商品

陳經理,台中一間中型電商公司的產品經理,五年在電商平台開發的經驗,他在業界算蠻有名的,就是那種很講究用戶體驗、每個細節都要抓到很完美那種。但現實沒有這麼理想啦,他一直想做一個最好用、最容易懂的購物app - 嗯,就是大家一點都不會卡住直接買單,可是公司的系統本來架構就比較舊,加上工程人手也不夠,這幾年還碰上用戶慢慢流失,就算他多愛產品、壓力還是不少。

然後重點來了,就是2024年第一季那次用戶數據報告。數字直接丟在眼前 - app裡面搜尋商品能順利找到結帳的只有32%。結果隔壁競品,不知道是怎樣,可以做到58%。其實這真的差蠻多的。他說,那陣子根本睡不著,一直在想辦法補破洞。

到了有一天周末吧(我猜他也是焦慮到有點受不了),就自己在google猛查「購物app搜尋優化」這些關鍵字。突然,好像是誤打誤撞,就看到我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電商搜尋體驗的深度分析文。

他有寄信來跟我們吐苦水。他email裡面寫:「我們家搜尋根本像迷宮,用戶只要輸入關鍵字沒馬上找到東西,很快就走人了。」然後語氣其實蠻急迫的,還說:「現在老闆只給我三個月改善轉換率,不然很可能整個app專案都要停掉。」說真的壓力山大欸,我如果是他應該也是每天睡不安穩吧。

找出問題根源:為什麼用戶總是搜不到想要的商品

設定明確目標:三個月內提升轉換率的挑戰

一提到那個時間壓力,他就整個人僵住,聲音有點顫抖地說:「我現在真的快撐不住了。公司直接下最後通牒,要我們三個月把轉換率從12%拉到25%,還要讓用戶停留時間從2.3分鐘提高到4分鐘以上。表面上好像很合理啦?」

他笑得很苦,很無奈。「現實超硬,我們只有150萬預算,然後團隊總共6個人,也不能去動商品資料庫的核心地方。最搞笑的是,那些高層還死命要保留那些麻煩又複雜的自動聯想功能,只會說什麼『一定要夠智能』。」

「還有,你知道我們現在搜尋完成率才32%嗎?同業都已經58%起跳欸!用戶根本找不到東西,隨便搜一下就走了。我每天盯著數字看,老實講真的睡不著覺。」他突然停了一下,看起來又累又焦慮,忽然問:「所以你們覺得這種狀況... 還能救嗎?」

避開設計陷阱:過度智能化反而讓用戶更困惑

一開始接到陳經理這案子的時候,老實講,他卡在那種「做太多」的死胡同。他給搜尋框加了一堆超智能功能,什麼15到20個聯想選項,還有五層選單…我看到都傻眼。結果數字直接打臉:原本就已經有68%的用戶搜一搜就放棄,新版上線之後直接爆到84%。更慘的是,有43%的人乾脆跑去下載別家的app。說白了根本不是技術不好,是所有人腦子撐不住這堆複雜東西。

那次我們一起分析後台的用戶行為流,他突然有點像被雷打到,「啊!其實應該是讓人少看幾個選項、但能快點決定比較重要。」(我內心狂點頭)就這個觀念,把整件事情從「多功能拼圖比賽」變成了「怎麼讓人最省腦力買到想要的」。

然後就是現實裡最難搞的部分,要割捨。犧牲掉那些很花俏卻擾人的設計,我們和他列出四步:

首頁那邊改成圖像式分類導航,反正三秒內要看得懂,不會再塞一堆純文字清單;
0_img_design-better-shopping-apps-with-these-tips-for-creating-shopping-apps.jpg

搜尋結果只保留3~5個超精準推薦,而且每個商品都有根據真實數據寫的小標籤(像是最熱賣/最多好評),不廢話;
1_img_design-better-shopping-apps-with-these-tips-for-creating-shopping-apps.jpg

商品詳情頁嵌入麵包屑路徑(小小一條,隨時提醒你目前在哪個分類);
2_img_design-better-shopping-apps-with-these-tips-for-creating-shopping-apps.jpg

另外加上一鍵回到同類商品功能,就是降低切換成本,不怕迷路。
3_img_design-better-shopping-apps-with-these-tips-for-creating-shopping-apps.jpg

最後弄完真的有效 - 轉換率升到了23.5%,用戶停留時間也變長,平均有3.8分鐘。不過唉,一定會有人嫌東嫌西,有些重度玩家開始抱怨:「搜尋選項都沒了!細分類難找!」嗯…只能說沒魚蝦也好吧。

掌握選擇心理學:限制選項提升滿意度的實用法則

最怪的是這個 - B組選項減少六成,結果用戶居然比較開心,滿意度直接多了三分之一,陳經理A/B test下去根本打臉常識。

其實腦袋就那麼一點空間啦。工作記憶真的很小,很小。人同時能顧的大概就3到7件事情吧,再多基本就卡住。

數字你隨便看:A組要點七次才買到東西,B組只點不到四下就找到答案。放棄搜尋的比例原本有76%,後來剩41%。還有用戶直接講「給我三樣精選就好,我才不想翻50頁。」

東西選太多反而選不下去 - 大家都一樣。你弄一大堆讓人挑,其實只是在推開他們。

要是你現在手上有網站或App,先看那些超過7個的選單 - 太多就砍成3-5個,而且每個要能說出為什麼放它。一週就會看到差別。沒力氣再想理由了,不過這真的是很實在的小改變。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