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換到 Mac 的時候,說真的,我以為內建的工具就夠了。想說 Apple 都設計好了,應該…很完美吧?
結果用了一陣子才發現,很多日常工作流程,好像總是有點卡卡的。不是說不能用,但就是不順手。然後你就會開始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這不是要推薦什麼大型的專業軟體。反而是一些…很小、很不起眼,但裝了之後你會覺得「啊,原來可以這樣」的小東西。我自己是覺得,它們解決的都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是每天都會遇到的小煩躁。
TL;DR
幾個不起眼的小 App,可以解決 Mac 上最煩人的一些小事,省下的時間跟心力,蠻值得的。
幾個我最近在用的 Mac 小工具
清單不是很長,就這幾個。有些可能要花點小錢,有些免費。但共同點是,它們都只專心做一件事,而且做得很好。
MacWhisper:把任何聲音檔直接變文字
這個…真的超實用。開會錄音、上課側錄、或是突然來的靈感用語音備忘錄記下來…以前都要自己一個字一個字聽打,真的很痛苦。
MacWhisper 就是把檔案丟進去,它就自己跑。跑出來的文字,準確度很高。我自己是覺得,它背後用的技術跟 OpenAI 的 Whisper 是同一個,所以品質有保證。
它支援一百多種語言。最酷的是,我試過我們在台灣開會那種中、英、台語夾雜的錄音檔,它…它居然大部分都能正確辨識。這點跟很多只專注在單一語言的服務很不一樣,對於在地工作者來說,這點真的幫了大忙。當然,專有名詞還是要自己校稿啦,但已經省下大概八成的力氣了。
BoltAI:不用開瀏覽器就能用 ChatGPT
現在大家多少都會用 AI 吧。ChatGPT、Claude 什麼的。但一直切換瀏覽器分頁,老實說,蠻打斷工作節奏的。
BoltAI 把它變成一個 Mac 原生 App。你可以設定一個快捷鍵,在任何地方,比如寫 Email、寫程式碼的時候,直接叫出 AI 來問問題、潤飾文字、或是找靈感。它就是…無縫接軌的感覺。不用離開你現在的視窗。
對工程師或文字工作者來說,我覺得這應該很有感。
BatFi:保護你的 MacBook 電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MacBook 一直插著電充到 100%,長期下來對電池是一種傷害。會讓它的壽命變短。
BatFi 這個小工具,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會在背景運作,讓你設定一個充電上限,例如,最多只充到 80%。到了它就會自動停止,改成用電源供應器的電。這樣可以大大延長電池的健康度。
裝了之後基本上就忘了它的存在,但你知道它在默默保護你的電腦。這種感覺還蠻安心的。
一些放在選單列 (Menu Bar) 的小確幸
接下來這幾個,都是那種裝在螢幕最上面那一條「選單列」的小工具。它們不佔空間,但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關鍵資訊。
-
Minizones:如果你常跟國外團隊合作,這個超方便。直接在選單列放好幾個國家的時間。一眼就知道現在聯絡對方合不合適,不用再Google「柏林 現在 時間」。
-
Mic Audio Level:開線上會議或直播必備。它會用一個小小的音量條,讓你知道你麥克風現在到底有沒有在收音、音量大不大。從此再也不用問那句尷尬的「喂…聽得到嗎?」。
-
FiveNotes:嗯…Mac 雖然有內建便條紙,但這個 FiveNotes 的好處是它會浮在所有視窗的最上層,而且可以在不同裝置間同步。適合拿來記一些「絕對不能忘」的臨時事項,像是待辦清單或一個閃過的想法。
突然想到,像 Pimosa 那種包山包海的影音編輯軟體,原文有提到。我自己是覺得,這種「All-in-One」的工具…有點尷尬。對於新手來說可能很方便,一次付費買斷。但對稍微專業一點的使用者來說,它的功能可能又比不上 Final Cut 或 a… Adobe 系列的軟體。所以,看個人需求吧。
我該怎麼選?
說真的,不是每個 App 人人都需要。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我簡單整理了一下, mungkin bisa membantu你判斷。
| App 名稱 | 主要解決什麼痛點 | 適合誰用 | 費用? |
|---|---|---|---|
| MacWhisper | 把錄音檔變成文字,省下大量聽打時間。 | 學生、記者、Podcaster、常開會的上班族。 | 有免費版,但功能有限。專業版是一次性買斷。 |
| BoltAI | 不用切換視窗,隨時都能用 AI 助理。 | 工程師、行銷、寫手…任何需要頻繁用 AI 的人。 | 要。這也是一次性買斷,但你要自己有 API key。 |
| BatFi | 防止電池過充,延長 MacBook 的壽命。 | 幾乎所有 MacBook 使用者,特別是習慣一直插著電的人。 | 這個我記得是…對,一次性買斷的小錢。 |
| Menu Bar 小工具們 | 在最不打擾的地方,提供關鍵資訊(時間、麥克風狀態)。 | 遠端工作者、直播主、線上會議重度使用者。 | 大部分都是一次性買斷,價格不高。 |
不過,這些 App 真的人人都需要嗎?
老實說,不用。如果你覺得 Mac 內建的功能已經很夠用,那就不需要再多裝東西讓系統變複雜。
這些工具,比較像是「優化」而不是「必需」。它們是為了解決特定場景下的「不順暢感」。例如,你如果一年才需要跨時區開一次會,那裝 Minizones 就有點多餘,Google 一下就好。
重點是先觀察自己的工作流程,看看哪個環節最讓你煩躁,或是最浪費時間。然後再去找對應的工具。不要為了裝而裝。
像我自己,MacWhisper 和 BatFi 就是每天都在用的。其他的,就是看情況。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組合最重要。
嗯…大概就是這樣。這些是我自己用過覺得不錯的小東西。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希望能給你一點靈感。
那你呢?你有沒有哪個用了就回不去的 Mac 小 App?可以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我也很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