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iOS極簡App推薦:讓手機回歸直覺操作,不再被複雜介面綁架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下載了一個號稱「極簡」的筆記 App,結果一打開,跳出新手教學、會員訂閱、還有 47 種你根本用不到的功能。然後你只想默默地把它刪掉。

最近真的有點倦了。好像所有 App 都在想辦法塞更多功能進來,而不是想辦法讓你好好完成一件事。看過一個國外工程師的影片,他刪掉 Notion 的時候那個表情,真的... 有種解脫的感覺。他說他只是想寫個買菜清單而已。

這好像不是個案。我們的手機裡,大概都躺著好幾個這種「裝了又沒在用」的生產力 App 墳場。

太多功能,有時候反而讓腦袋更亂。
太多功能,有時候反而讓腦袋更亂。

TL;DR

老實說,一個真正好用的 App,應該是讓你專心做事,而不是讓你花時間去「研究」那個 App。它應該像個隱形人,默默幫你,而不是一直在你眼前刷存在感。

我自己試了超多,也觀察了很久,發現那些最厲害的工具,往往是功能最少的。聽起來很怪,但好像就是這樣。

那些反其道而行的 App 們

所以,想分享幾個我覺得真的有「尊重使用者大腦」的 iOS App。它們不完美,但至少它們很誠實,只專心做好一件事。

1. Apple Notes:那個你一直忽略的巨人

對,就是內建的「備忘錄」。以前大家可能覺得它很陽春,但說真的,從 iOS 17 之後它變得很不一樣。根本是極簡界的瑞士刀。

它的好處在於「沒有」什麼。沒有區塊、沒有資料庫、沒有一直跳出來叫你付錢的視窗。你打開,打字,就這樣。幾乎沒有學習成本。

我自己最常用的是「快速備忘錄」... 真的,在外面突然有什麼想法,Apple Pencil 或手指從角落一滑,寫完收工。那個速度快到你來不及猶豫或分心。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它的協作功能... 嗯,跟 Google Docs 比起來大概像是傳真機跟 Email 的差別吧。要跟別人共用筆記還是有點卡。

2. Things 3:待辦事項裡的保時捷

這個 App 要錢,而且不便宜,快 50 鎂。在一個充滿免費 App 的世界,這價格真的有點... 驚人。但在你用過之後,可能會改觀。

Things 3 是一個很有「態度」的軟體。它不給你太多自訂空間,沒有功能膨脹的問題,就是純粹、精煉過的生產力工具。它的美感和流暢度,會讓你覺得管理任務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最神奇的是它的自然語言輸入。你打「每週日下午三點打電話給媽媽」,它就真的能看懂,自動設定好重複提醒。不用去學什麼奇怪的語法。

但說句實話,這個價格本身就是一種過濾器。如果你對任務管理不是那麼認真,那它可能真的不適合你。這也是它的重點。

從混亂的桌面,到一個真正能讓你思考的空間。
從混亂的桌面,到一個真正能讓你思考的空間。

3. Freeform:Apple 的無限畫布

Freeform 是蘋果自己出的白板 App,但它沒有傳統白板軟體的那些包袱。沒有什麼「版面限制」、也沒有「免費只能開 3 個版」這種鳥事。

它就是... 一張無限大的畫布。真的,感覺不到邊界。很適合拿來做腦力激盪,特別是現在玩 AI 繪圖或發想點子,可以把截圖、手繪草稿、文字筆記全部丟在一起,像口袋裡有一面數位牆。在台灣,很多學生用它來整理報告或小組討論,比傳一堆檔案方便多了。

當然,它的限制也很「蘋果」:需要大家都在蘋果生態系裡。Android 的朋友只能說抱歉了。

4. Bear:讓你只想寫字的 App

如果你寫作時很容易分心,Bear 可能是個解方。它只有一個目標:讓你好好寫字。

它用的是 Markdown 語法,但又不會讓你覺得很可怕。你可以直接當純文字編輯器用,它會默默幫你排好版。或者你完全不管格式也行。我自己很喜歡它的「專注模式」,不只是把介面變暗,而是會聰明地把除了你正在寫的那句話以外的東西都藏起來。

免費版其實就蠻夠用了,但如果要跨裝置同步就要訂閱。一個月幾十塊台幣,比一杯咖啡便宜,我是覺得還行。

簡單比較一下,它們差在哪?

我知道一次講這麼多很煩,簡單整理一下好了,比較口語一點的感覺。

App 腦袋負擔 適合誰? 錢包傷害
Apple Notes 幾乎是零。打開就用。 所有人,特別是想隨手記點東西,不想被 App 教怎麼做事的。 免費的啦。
Things 3 剛開始要花點錢,所以有點心理負擔(笑)。但操作本身很直覺。 對任務管理「很認真」的人,願意投資工具來換取效率跟好心情。 蠻痛的,一次性買斷。
Freeform 很低。像在紙上亂畫,沒壓力。 需要視覺化思考、腦力激盪的團隊或個人。設計師、企劃、學生。 也是免費的,蘋果用戶限定。
Bear 中等偏低。懂 Markdown 會更好,但不懂也沒差。 文字工作者、部落客、需要長時間專心寫作的人。 同步功能要訂閱,但價格還算親民。

對了,還有幾個也蠻酷的,像是 Tot,一個只能存七則筆記的 App,很極致;還有 Due,一個會像媽媽一樣一直煩你、直到你完成任務的提醒 App。不過上面那四個可能比較有代表性。

一個好工具,應該像筆一樣,拿了就用,不用想。
一個好工具,應該像筆一樣,拿了就用,不用想。

極簡 App 背後那個... 有點煩的真相

講了這麼多好話,但有個不舒服的真相得說。這些極簡 App,其實對使用者要求更高。

它們需要「紀律」。

當一個 App 不會一步步牽著你的手,你得自己清楚知道你到底想幹嘛。它們不會用遊戲化讓你上癮、不會傳送激勵名言、也不會追蹤 17 種指標給你看圖表。

它們不是想討好所有人。它們只想服務好那一群,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

國外有些討論,像是 Daring Fireball 的 John Gruber 就很推崇這種「軟體設計即俳句」的概念。少即是多,但前提是你得懂那個「少」的價值在哪。

所以,為什麼那些大忙人反而用簡單工具?

這問題很有趣。為什麼那些分秒必爭的大公司 CEO 或頂尖開發者,常常選擇的都是最樸實的工具?

我自己是覺得... 因為他們的「時間」比「功能」更貴。當你沒有時間跟工具搏鬥時,一個拿了就能用的工具,就是最好的工具。

複雜,本身就是一種他們負擔不起的成本。

所以,也許我們都該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到底是在「優化工作」,還是在「優化我們的工具」?有時候,花時間在找更完美的 App,本身就是一種拖延。

你呢?你有沒有哪個用了很久,功能很簡單,但就是離不開的 App?可以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感覺會很有趣。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