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底什麼是 LINE Bot?
今天要來聊聊 LINE Bot。簡單講,它就是一個可以在 LINE 上面自動跟你互動的程式。 你可能每天都在用,只是沒特別注意。像是訂餐、查天氣、問客服,很多時候跟你對話的都不是真人,而是這個 Bot。 說真的,它就是一個裝在 LINE 官方帳號背後的「大腦」,讓這個帳號可以 24 小時不打烊,自動處理很多重複性的事情。
我自己是覺得,LINE Bot 最強的地方在於它完全整合在我們每天都在用的 LINE 裡面,根本不用再額外下載 App。 對店家或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接觸客戶超直接的管道;對我們使用者來說,就是方便。 什麼預約、查訂單、集點卡,都可以在同一個聊天視窗解決,這體驗其實蠻好的。
重點一句話
它是一個可以幫企業或個人在 LINE 上面自動化處理客服、行銷和服務的聊天機器人,讓我們使用者不用跳出 LINE 就能完成很多事。
這些 Bot 真的有人在用嗎?看幾個例子就知道
老實說,光說理論很空泛。我們直接看幾個實際在路上跑的案例,你馬上就懂 LINE Bot 能幹嘛了。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用一個連鎖飲料店的 Bot。第一次用,它就跳出一個很漂亮的圖文選單,問我要找附近門市還是看菜單。我點了菜單,它不是只丟一張圖,而是像轉盤一樣可以滑動的卡片,每張卡片有品項、價格,還有「甜度冰塊」的按鈕。 點完送出,連 LINE Pay 都能直接叫出來付錢。下次再打開,它還會問我「要再來一杯上次的『烏龍拿鐵,半糖少冰』嗎?」。這種體驗就真的讓人覺得很貼心,而不是跟一個冷冰冰的機器講話。
還有像是銀行業的應用也很多。 以前查個信用卡帳單或匯率,都要登入網銀 App,有時候還會忘記密碼。現在很多銀行 Bot,你只要綁定一次身分,之後打個「查帳單」,它就直接把這期帳單金額、截止日期用訊息傳給你。 甚至有些還能做到匯率到價提醒。 這就是把原本很麻煩的事情,變得跟朋友聊天一樣簡單。
不只大企業,很多小店家也玩得很有創意。我看過有個人健身教練,他的 LINE Bot 會每天早上發送一個「今日挑戰」的短影片,用戶回傳自己運動的照片後,Bot 會自動記錄,集滿一定次數還能換一堂免費課程。這整個過程幾乎全自動,教練本人只需要專心上課跟設計課程就好,大大省下了他統計跟催促學員的時間。
聽起來很棒,那要怎麼做一個?
說到製作,其實現在的門檻比以前低很多了。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條路:一條是「不寫程式」的懶人包路線,另一條是「客製化開發」的專業路線。
所謂的「不寫程式」,主要是利用 LINE 官方帳號後台 (LINE Official Account Manager) 內建的功能。 你可以設定一些關鍵字自動回應,例如用戶輸入「營業時間」,Bot 就會回覆你設定好的地址跟時間。 還可以設計圖文選單,就是底下那一塊可以點的圖片按鈕。 對很多小店家來說,其實光是這樣就很夠用了,至少可以解決大部分重複性的問題。
但如果你想要玩得更進階,像是前面提到的飲料店點餐、銀行查帳單那種,那就得走「客製化開發」這條路。這就需要用到所謂的「Messaging API」。 簡單來說,LINE 把傳送和接收訊息的能力「開放」出來,讓工程師可以寫程式去串接,打造更複雜、更聰明的互動。 這時候你的 Bot 才能做到像是串接自家公司的會員資料庫、訂單系統,或是第三方支付服務等等。
官方後台 vs. 客製化開發,到底差在哪?
我知道很多人會卡在這裡,想說我到底該用哪個。我自己是覺得,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需求」跟「預算」。我弄了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比較好懂。
| 比較項目 | LINE 官方帳號後台 (內建功能) | 客製化開發 (Messaging API) |
|---|---|---|
| 彈性 | 就像吃套餐,菜色都配好了,不能改。但很方便,點了就上。 | 像是自助餐,你想吃什麼、怎麼組合都可以。但前提是,你要自己動手做。 |
| 成本 | 初期成本很低,主要是官方帳號的月費。訊息發多了才要錢。 有些第三方平台提供簡易的 Bot 模板,一個月幾百塊到一兩千塊也有。 | 開發要找工程師,或者花時間自己學。 還要租伺服器放程式,這都是錢。 從幾萬到幾十萬都有可能,看功能複雜度。 |
| 適合誰 | 小店家、個人品牌、剛起步的企業,只需要解決簡單客服問題或發發公告。 | 需要串接內部系統(如 CRM、ERP)、處理複雜交易(如電商、金融)、或想提供高度個人化服務的企業。 |
| 能做到什麼 | 關鍵字回覆、圖文選單、發優惠券、簡單的 1 對 1 聊天。 | 會員資料查詢、訂單管理、線上支付、個人化推薦、串接 AI 做更自然的對話... 基本上想像力到哪,功能就到哪。 |
不同情境,玩法也不同
LINE Bot 不是一個模子套到底的。大型連鎖餐廳跟巷口的小診所,用法就完全不一樣。
對一個有幾十家分店的連鎖品牌來說,它的 Bot 可能首要任務是「分流」。一進來就先問你在哪個地區,然後根據你的位置推薦最近的門市。再來,它可能會整合會員系統,讓你可以在 LINE 裡直接看到你的會員點數、可用的優惠券。這種 Bot 的重點在於「效率」和「一致性」,確保每個客人不管在哪家店,都能得到標準化的服務。
但換成一家社區型的小診所,Bot 的角色可能更像個貼心的「診所助理」。它可以幫你掛號、提醒你回診時間,甚至在流感季節主動推播一些衛教資訊。 這種 Bot 的重點在於「建立信賴感」和「降低醫護人員的行政負擔」。它不需要多花俏的功能,但求穩定、不出錯。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台灣和日本市場的差異。在台灣,大家對 Bot 的容忍度比較高,只要能解決問題,語氣有點機器人感也還能接受。 但在日本,語言的「禮貌」和「自然度」就非常非常重要。 根據一些研究,日本使用者對於敬語的錯誤幾乎是零容忍,一個用詞不當的 Bot 很容易就被當成「不專業」甚至「無禮」。 所以如果你想做跨境生意,Bot 的在地化就超級重要,絕對不是把中文直接翻譯過去就好。
別高興得太早,LINE Bot 也是有雷的
聊了這麼多好處,也該潑點冷水。做 LINE Bot 最怕的,就是把它想得太美好,結果做出來一個沒人想用、甚至會惹惱客人的東西。
最常見的失敗就是「答非所問」。很多 Bot 只設定了幾組關鍵字,只要用戶問的問題稍微變化一下,它就只會回「很抱歉,我無法理解您的問題」。這種經驗一兩次下來,你就不會想再理它了。
另一個大忌是「瘋狂推播」。有些店家把 Bot 當成免費的廣告看板,一天到晚發促銷訊息,結果就是被用戶封鎖。說真的,沒有人喜歡手機整天叮叮咚咚響,打開都是廣告。一個好的 Bot 應該是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出現,而不是一直刷存在感。
還有一個隱藏的成本是「維護」。很多人以為 Bot 做完上線就沒事了。但作業系統會更新、LINE 的 API 規則會改,甚至你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流程也會變。如果 Bot 沒有跟著更新,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提供過時資訊的「殭屍 Bot」,反而對品牌造成傷害。 所以,開發成本後面,其實還有一筆持續的維護費用要考慮進去。
新手最常犯的幾個錯誤
最後整理幾個我常看到新手在規劃 LINE Bot 時會犯的錯,希望能幫你少走點冤枉路:
- 妄想一步到位:很多人一開始就想做個跟真人一樣聰明的 Bot,什麼問題都能答。結果就是專案太大、預算爆表,最後什麼都沒做出來。建議先從一個最核心、最痛點的功能開始,例如「自動回覆 TOP 3 常見問題」,先求有,再求好。
- 沒有設定 Bot 的「人設」:你的 Bot 應該是什麼樣的語氣?是專業顧問,還是親切的鄰居?如果沒有先定義好,開發出來的對話內容可能會變得很混亂、沒有品牌識別度。
- 忘了還有「真人客服」:Bot 不是萬能的。一定要設計一個讓用戶在卡關時,可以順利「轉接真人客服」的管道。不然把用戶困在一個鬼打牆的迴圈裡,只會讓他們更火大。 -
- 把 LINE Notify 跟 Messaging API 搞混: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東西。簡單說,LINE Notify 比較像是單向的「通知工具」,像是系統發生錯誤時通知工程師。 而我們今天聊的 Bot,主要是用 Messaging API 做的,強調的是「雙向互動」。 對了,LINE Notify 官方也宣布將在 2025 年 3 月底停止服務,並建議開發者轉向使用 Messaging API。
總之,LINE Bot 是個很強大的工具,但它不是魔術。需要花時間好好規劃,想清楚你想用它解決什麼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那你呢?你覺得最受不了的 LINE Bot 是哪種?是狂推播廣告,還是一問三不知的笨蛋客服?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