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設App費用怎麼算?開發成本結構與影響報價的5個關鍵因素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架設一個 App,到底要花多少錢?

嗯... 這大概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老實說,這問題... 很難回答。真的。每次有人問,我都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

因為這就像在問「蓋一棟房子要多少錢?」一樣。你是要蓋一間小木屋,還是一棟商業大樓?地點在哪裡?用什麼建材?這中間的差別,太大了。App 開發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今天我想試著... 嗯,用一個比較有結構的方式,把這個問題拆解開來。我不會給你一個死的報價,那不切實際。但我會告訴你,錢通常都花在哪些地方,還有,哪些因素會嚴重影響那個最終報價單上的數字。這樣你心裡至少有個底,知道怎麼去評估,也比較不容易被外包公司牽著鼻子走。

先說結論:從幾萬到幾百萬,都有可能

我知道這答案很廢,但這是實話。一個功能超簡單,可能只是用來展示公司資訊的 App,在台灣找人做,或許幾萬、二十萬台幣有機會搞定。 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個功能複雜,像是社群、電商、甚至直播功能的 App,那預算衝破百萬台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與其糾結在一個虛無飄渺的總價,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價格是怎麼組成的。我們一步一步來拆。

App 開發就像一張複雜的設計藍圖,每個功能都是一個互相連結的模組。
App 開發就像一張複雜的設計藍圖,每個功能都是一個互相連結的模組。

影響報價的 5 個關鍵因素

好,我們來聊聊重點。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決定你的 App 是「小木屋」等級,還是「摩天大樓」等級?我整理了五個最核心的因素。

1. 功能的複雜度:你到底想「做到什麼程度」?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功能的數量跟深度,直接決定了開發需要投入多少時間,也就是所謂的「人月」。 一個 App 的功能,可以很單純,也可以很複雜。

  • 基礎型: 像是一個純內容展示的 App,比如公司簡介、產品型錄。使用者只能看,不能互動。這種通常最單純,也最便宜。
  • 互動型: 如果需要使用者註冊登入、留言、按讚、儲存偏好設定,這就開始複雜了。你需要後端來處理會員資料、需要資料庫來儲存這些互動紀錄。
  • 交易/服務型: 只要牽扯到「錢」,比如購物車、線上支付(串接金流),或是預約服務,那複雜度跟安全性要求就又往上跳一個等級。光是金流串接,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 進階功能: 你還想要有即時通訊、地圖定位、推播通知、還是串接第三方服務(例如 Google 登入、Facebook 分享)?這些都不是內建的,每一個都需要額外的開發工作。 如果還想玩點 AI 推薦、AR 濾鏡之類的,那成本更是... 嗯,可觀。

很多人一開始都想得太美好,想要 App 又能這樣又能那樣,但每個「這樣那樣」背後,都是工程師的時間跟心血。所以,在找人報價前,先靜下來想清楚,你的 App「最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從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開始,是一個比較務實的做法。

2. 平台選擇:iOS、Android 還是兩個都要?

你的 App 要給誰用?用 iPhone 的人(iOS)還是用 Android 手機的人?這會影響開發方式跟成本。

  • 原生開發 (Native App): 這是最傳統也最穩定的做法。iOS 用 Swift 或 Objective-C,Android 用 Kotlin 或 Java 來寫。 這樣可以做出效能最好、使用者體驗最順暢的 App。但缺點是,如果你兩個平台都要,等於要請兩組工程師,寫兩套完全不同的程式碼,成本自然就高。
  • 跨平台開發 (Cross-Platform): 現在有很多技術,像是 React Native 或 Flutter,可以讓你寫一套程式碼,然後同時在 iOS 跟 Android 上跑。聽起來很棒對吧?它的確可以省下不少時間跟初期開發成本,大概能降低 30% 左右。 不過呢,它也有極限。在某些很吃效能、或需要動用底層硬體功能(像 AR)的場景,表現可能還是不如原生 App。而且後續維護,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奇特的 bug。

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壞,要看你的需求跟預算來決定。如果追求極致體驗,預算也夠,那就選原生;如果想快速驗證市場,預算有限,跨平台是個不錯的起點。

UI/UX 設計的差異:左邊是簡單的資訊列表,右邊是包含客製化圖表與互動元素的複雜介面。
UI/UX 設計的差異:左邊是簡單的資訊列表,右邊是包含客製化圖表與互動元素的複雜介面。

3. UI/UX 設計的精緻度:不只是「看起來漂亮」

這點常常被低估。很多人覺得設計就是把介面畫得美美的,但其實 UI (使用者介面) 跟 UX (使用者體驗) 是非常專業的領域。

  • UI (User Interface): 這是使用者看到的畫面,包括顏色、字體、按鈕樣式、圖示等等。你可以用現成的公版設計,便宜又快;也可以請設計師從無到有,打造一套完全符合你品牌風格的視覺,當然價格就高。
  • UX (User Experience): 這關乎 App「用起來的感覺」。流程順不順?操作直不直覺?使用者會不會找不到功能而感到挫折?一個好的 UX 設計師,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使用者旅程、規劃資訊架構,然後做出互動原型來測試。這部分... 看不見,但非常、非常重要。

簡單說,一個只是「能用」的 App 跟一個「好用又好看」的 App,在設計上投入的成本可能差好幾倍。你如果看過那種操作起來卡卡的,或是介面很醜讓你根本不想打開的 App,大概就能體會 UI/UX 的價值了。

4. 開發團隊的組成與地點:這點差異就大了

嗯... 找誰來做,價錢當然不一樣。這就跟請師傅裝潢一樣,有個人工作室,也有大型設計公司。

  • 個人接案 (Freelancer): 價格可能最便宜,溝通也直接。但風險是,他的時間跟技能可能有限,而且如果他中途不幹了... 你的專案就卡住了。
  • 小型開發工作室/公司: 通常是個小團隊,分工比較完整,有專案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報價會比個人高,但比較有保障,溝通效率也不錯。
  • 大型開發公司: 資源最豐富,經驗也多,能處理非常複雜的專案。但他們的報價通常也是最高的,因為營運成本擺在那裡。

除了團隊規模,**「地點」**也是一個超大的變數。這點在台灣跟國外感受會特別明顯。根據一些資料,北美開發者的時薪可能是 100 到 150 美元,甚至更高。 但在東歐或印度,可能只需要 30 到 50 美元。 台灣的行情大概會落在中間,但跟歐美比起來還是有成本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外公司會找亞洲或東歐的團隊外包的原因。 所以,當你拿到一份報價單時,也要考慮到背後的人力成本結構,單純比總價有時候會失真。

5. 後端的複雜度與維護:看不見的冰山

App 看得到的畫面,我們叫它「前端」。但支撐這一切運作的,是使用者看不到的「後端」。 這包括了:

  • 伺服器 (Server): 你的 App 資料要放在哪裡?使用者上傳的照片、發布的貼文,都要有個地方存。伺服器的租用跟維護,是一筆持續性的開銷。
  • 資料庫 (Database): 儲存所有結構化資料的地方,像是會員資料、商品清單、訂單紀錄等等。資料量越大,資料庫的效能跟維護就越重要。
  • API (應用程式介面): 這是前端跟後端溝通的橋樑。所有資料的交換,都是透過 API 來完成的。一個穩定、安全的 API 是 App 的骨幹。

後端開發的工作量,常常不亞於前端,甚至更複雜。而且它還牽涉到 App 上線後的維運。很多人以為 App 開發完就沒事了,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

不同類型 App 的開發成本粗估比較

講了這麼多,還是給個大概的感覺好了。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感受一下不同複雜度的 App,在台灣找一個中小型團隊開發,大概會是什麼樣的成本結構。記住,這只是「粗估」,非常粗略的估計,千萬別拿著這個去跟廠商殺價啊。

App 類型 功能複雜度 UI/UX 設計 預估開發時程 預估費用範圍 (新台幣)
基礎內容展示型
(例如:公司官網 App)

低。大概就幾個靜態頁面,顯示文字跟圖片。沒什麼互動功能。

簡單。可能套個現成的模板,改改顏色跟 Logo 就好。

1-2 個月吧,算快了。

嗯...大概 20萬 - 50萬。看設計要求到哪。

會員互動型
(例如:小型論壇、內容訂閱)

中等。需要會員系統、登入註冊、留言、收藏... 後端要開始做事了。

需要客製化。流程要順,不然使用者一下就跑了。這部分不能省。

3-6 個月,跑不掉。

60萬 - 150萬。功能越多越貴,這是當然的。

電商/交易型
(例如:品牌購物 App)

高。商品管理、購物車、訂單系統、還要串接金流... 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非常重要。購物流程只要一個不順,訂單就飛了。需要花心思設計。

6-9 個月,甚至更久。

100萬 - 300萬以上。特別是金流跟資安,這塊的成本不低。

社群/平台型
(例如:有特殊主題的社群)

極高。即時通訊、動態牆演算法、大量的圖片或影音處理... 這是個大工程。

極度重要。使用者體驗決定了你的社群活不活得起來。

9 個月以上,沒有上限。

300萬起跳,上不封頂。真的,這種等級的 App 就是在燒錢...

別忘了!App 上線後的「隱藏成本」

好,假設你的 App 辛苦做出來了,也上架了。然後呢?結束了嗎?

不,才剛開始。很多人都忽略了上線後的維護費用,結果 App 變成沒人管的「孤兒 App」,最後默默被下架。

一般來說,一年的維護費用,大概會是你初始開發成本的 15% 到 25%。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 App 花了 100 萬開發,那你每年最好要準備 15 萬到 25 萬的預算來養它。這筆錢花在哪?

  • 伺服器費用: 你的使用者越多,流量越大,伺服器費用就越高。這是一筆持續的支出。
  • 系統更新: iOS 跟 Android 每年都會有大改版,你的 App 必須跟著更新,不然可能會閃退或無法使用。
  • Bug 修復: 沒有完美的程式。上線後一定會陸續發現各種 Bug,需要工程師去修復。
  • 第三方服務費: 你可能用了地圖、推播、數據分析等第三方服務,這些很多都是要收費的。
  • 上架費用: 把 App 放到 Apple App Store 需要每年付 99 美元的開發者年費,Google Play 則是一次性的 25 美元費用。

這些都是在你規劃預算時,絕對、絕對不能忘記的。不然你的 App 可能上線不到一年就因為沒錢維護而死掉了。

一個小型、專注的開發團隊正在進行專案討論,牆上貼滿了便利貼和流程圖。
一個小型、專注的開發團隊正在進行專案討論,牆上貼滿了便利貼和流程圖。

所以,我到底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頭很痛。我知道。但了解現實,總比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來得好。

我的建議是,先不要想著一次就做出完美的 App。回到原點,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的核心目標是什麼?這個 App 到底要解決誰的什麼問題?
  2. 第一階段,最不可或缺的功能是哪三個?其他的能不能先放著?
  3. 我的預算上限在哪裡?不只是開發費用,還要考慮一到兩年的維護費。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寫下來,做成一份簡單的需求文件。然後再拿著這份文件去找幾家開發公司聊聊,聽聽他們的建議跟報價。 這樣你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數字,也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

開發 App 是一項投資,而且通常是不小的投資。但只要規劃得當,它確實能為你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價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你對這件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

聊聊你的想法吧

如果撇開預算不談,你最想做一個什麼樣的 App?是解決你生活中的某個痛點,還是你覺得某個產業需要一個更好的數位工具?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點子吧,單純聊聊也很好。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9-03 Reply
    孩子創業真的不容易啊!看到這篇文章,我才發現App開發這麼複雜。小孩子總是天馬行空,但預算和實際執行之間差很大。不過我相信只要有熱情,慢慢來總能找到適合的路
  2. Guest 2025-07-08 Reply
    嘿學長!最近想做個App創業,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估算成本。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可以麻煩分享你的經驗嗎?想找個mentor聊聊App開發的那些坑~求指點!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