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聊聊關鍵字排名追蹤軟體。嗯...說真的,每次看到「年度十大最佳XXX軟體」這種文章,我頭都有點痛。不是說它們沒用,而是大部分都寫得像產品型錄,把功能列出來,價錢貼上去,然後...就沒了。看完你還是不知道該選哪一個。
問題是,這些工具真的不便宜,選錯了不只是浪費錢,更慘的是你每天看著錯誤的數據,做了一堆白工,還以為自己在往對的方向前進。這才是最虧的。
所以今天我不打算再寫一篇「十大軟體」清單。我們來換個方式,聊點實際的。與其直接跳進去比較 Ahrefs 跟 SEMrush 誰比較厲害,不如先退一步,搞清楚:你,或是你的團隊,到底需要什麼?
重點一句話
不要盲目追求功能最強、最貴的工具,而是要找到「剛剛好」符合你現階段需求、團隊技能和預算的軟體,那才是最適合你的「神兵利器」。多花錢買一堆你用不到的功能,其實是最浪費的。
在你看一堆工具介紹前,先想清楚這幾件事
我發現啊,網路上很多比較文,好像都預設大家都是大公司的行銷總監,預算無上限、手下有一整個團隊。但現實是,大部分的人可能是一人公司、小團隊,或是剛入門的行銷菜鳥。他們的需求完全不一樣。
所以,在你被那些華麗的儀表板和功能列表迷惑之前,我們先來打破幾個迷思,這也是很多文章沒告訴你的事:
1. 「All-in-One」不見得是好事:很多工具標榜自己是「全功能平台」,什麼都能做。聽起來很棒對吧?但這也代表它可能很複雜、很臃腫。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個準確的排名追蹤功能,結果卻要為了一大堆你根本用不到的內容分析、社群媒體工具付錢,那不是很奇怪嗎?有時候,一個功能單純、做得夠深的工具,反而更實用。
2. 價格不只是一個數字:看到月費 $99 美金,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概念。但換算一下,一年下來也要三萬多台幣。這筆錢對小公司或個人來說,絕對不是小數目。所以,重點不是「它值不值這個價」,而是「它對『你』值不值這個價」。你花這筆錢,預期能帶回多少價值?這個帳要先算清楚。
3. 「數據準確度」的迷思:大家都說要選數據準確的。廢話。但什麼是準?每天更新就叫準嗎?其實不完全是。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追蹤到「你真正在乎的細節」。比如說,你的客人主要在手機上搜尋,那這個工具的手機排名數據準不準?你的生意是做地方小吃,那它能不能精準追蹤到「台北 中山區 咖啡廳」這種地區性的排名?這比單純的每日更新重要多了。
挑選時該看哪幾個重點?
好,釐清了上面的觀念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具體在挑工具的時候,有哪些標準可以參考。這不只是看功能列表,而是要從你的工作流程去思考。
第一關:數據到底準不準、穩不穩?
這個是地基,地基不穩什麼都別談。一個好的排名工具,最基本的就是要給你信得過的資料。我自己會看幾個點:
- 更新頻率:每天更新是基本盤。如果一個工具跟你說他一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才更新一次...呃,那真的可以先關掉了。現在的搜尋結果變化這麼快,一個禮拜前的排名早就沒參考價值了。
- 裝置和地區:一定要能分開看電腦和手機的排名。這兩個現在常常不一樣。還有,如果你做的是國際生意,那能不能追蹤不同國家的排名就很重要。反過來說,如果你只做台灣市場,那它對台灣的數據支援度好不好?能不能追蹤到縣市層級?
- SERP 特色功能追蹤:你知道嗎,現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不是只有十個藍色連結了。有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知識圖譜、地圖包 (Local Pack)... 一大堆。你的網站如果出現在這些地方,也是一種曝光。好的工具會告訴你,你的關鍵字不只是排在第幾名,還搶到了哪個特殊版位。
第二關:它能不能跟你的其他工具好好相處?
SEO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排名工具如果像個孤島,那效率就很差。你要想一下,它能不能跟你現在用的其他軟體串接?
最常見的就是 Google Search Console 跟 Google Analytics。說真的,這兩個是 Google 自家的,數據來源最權威。很多排名工具都可以跟你現有的 GSC/GA 帳號整合,直接把數據拉進來分析,這超實用的。你可以直接對照「排名變化」跟「網站流量」的關係。這點像是 SEO PowerSuite 就做得不錯,可以直接整合。
再來,如果你是代理商,那 API 或是跟 CRM、報表平台(例如 Looker Studio,以前的 Google Data Studio)的整合能力就很關鍵。你總不希望每個月底還在手動複製貼上,幫客戶做報表吧?像 AgencyAnalytics 這種工具,根本就是為了這個情境而生的。
第三關:它用起來順不順手?你會不會懶得開?
這點聽起來很主觀,但老實說,超級重要。一個工具就算功能再強,如果介面複雜到你每次打開都要想半天,最後你就是會懶得用它。然後你的錢就白花了。
你自己可以問問自己:
- 學習曲線:我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上手?有沒有教學影片或引導?這對新手或沒時間研究的團隊來說差很多。像 Ahrefs 跟 SEMrush 功能爆多,說真的,新手進去一定會迷路。反而 Mangools 這種,介面就直覺很多。
- 客製化與白牌 (White-label):如果你是代理商,幫客戶操作,那報表能不能換上你公司的 Logo、能不能客製化內容,就很重要。這直接影響到你給客戶的專業形象。但如果你只是自己用,那這個功能就完全不重要,不用為了它多付錢。
- 行動 App:現在誰還整天黏在電腦前?如果你常常需要隨時隨地看一下排名狀況,那有沒有好用的手機 App 也是一個加分項。
幾款主流工具的誠實點評
好了,理論講完了,我們來看看幾款市場上大家最常討論的工具。我不會把所有功能都列出來,那太無聊了。我會用我的角度,給你一個比較「人性化」的評價。
| 工具 | 適合誰? | 一句話點評 | 你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
|---|---|---|---|
| Ahrefs | 預算充足的專業 SEO 人員、中大型企業、想做深度數據分析的人。 | SEO 界的瑞士刀,功能、數據深度跟準確度都是頂尖的,但你也要有相對應的技術跟預算去駕馭它。 | 錢,很貴。還有學習時間,它的介面跟功能對新手來說有點像在開飛機。 |
| SEMrush | 跟 Ahrefs 族群很像,但更偏向「全方位行銷」的人,不只是 SEO,可能還會碰 PPC 廣告。 | Ahrefs 的頭號宿敵,功能一樣強大,但在關鍵字研究跟競爭者分析方面,我覺得它的視覺化做得更直覺。 | 一樣是錢跟學習時間。有些人會覺得它的介面比 Ahrefs 更亂一點,因為它想做的東西太多了。 |
| Mangools | 個人部落客、小型企業、SEO 新手,或是不想花大錢只想做好排名追蹤的人。 | CP 值超高的入門選擇,介面設計得非常漂亮又好懂,核心功能一個都沒少。 | 功能的深度。它沒辦法像 Ahrefs 那樣讓你鑽得很深,反向連結分析之類的也比較弱。但說真的,90% 的人可能也用不到那麼深。 |
| SE Ranking | 中小型 SEO 代理商、需要大量管理專案的行銷團隊。 | 專為代理商打造的利器,在報表、客戶管理、白牌功能上做得特別好,價格也比 Ahrefs/SEMrush 更有彈性。 | 它雖然是 All-in-one,但每個單項功能的極致深度可能還是略輸 Ahrefs。還有,它的進階功能通常要買到比較高的方案才有。 |
採購/預算思路:別當冤大頭
講到錢,大家就很敏感。這裡我想多聊一點。
看到 Ahrefs 或 SEMrush 那個一個月一百多美金的起跳價,很多人就直接放棄了。但我覺得應該這樣想:你花這筆錢,是為了「解決問題」或「創造價值」。
如果你是一家每月營業額幾百萬的電商,那花三、四千塊台幣去優化你的 SEO,只要能多帶來幾筆訂單,可能就回本了。在這種情況下,Ahrefs 的深度數據能幫你找到別人沒發現的機會,這筆投資就很划算。
但反過來說,如果你只是個剛起步的部落客,網站一個月還賺不到一千塊,那花三千多塊去訂閱一個高級工具,顯然就不太理智。這時候,你應該先從免費的 Google Search Console 開始,熟悉基本概念。然後,當你真的需要更進階的功能時,可以考慮像 Mangools 這種一個月幾百塊台幣的工具。等到你的網站真的賺錢了,有更多預算了,再來考慮升級到 Ahrefs 也不遲。
對了,順便提一下,國外很多專家都推 Ahrefs 或 SEMrush,這沒錯。但在台灣的一些論壇,像是 PTT 的 Marketing 板或 Web_Design 板,其實你會看到不少人是從比較輕量的工具,甚至是用 SEO PowerSuite 這種買斷制的桌面軟體開始的。這就反映出不同市場、不同使用者階段的現實考量。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所以,不要被「大家都用 XXX」這種話綁架了。先看看自己的錢包,再看看自己的需求。
常見錯誤與修正
最後,分享幾個我常看到大家在使用這類工具時會犯的錯。
- 錯誤:每天盯著排名上上下下,心情跟著坐雲霄飛車。
修正:拜託不要這樣。關鍵字排名每天有小幅波動是「完全正常」的。Google 演算法隨時在微調,你的競爭對手也在動作。你該看的是「長期趨勢」。把時間拉長到一個月、一季,去看整體的排名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這才有意義。 - 錯誤:只追蹤那些最熱門、搜尋量最高的「大字」。
修正:大字通常競爭超激烈,很難排上去。真正能帶來轉換的,常常是那些搜尋量不大,但意圖非常明確的「長尾關鍵字」。例如,與其整天想著要排上「相機」這個字,不如去優化「新手旅遊用輕便相機推薦」這種關鍵字。你的工具應該要能幫你找到並追蹤這些長尾關鍵字。 - 錯誤:把工具的「關鍵字難度 (KD)」分數當成聖旨。
修正:每個工具計算難度的方式都不一樣,Ahrefs 的 KD 50 跟 SEMrush 的 KD 50 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意思。這個分數只能當作「相對參考」。你應該把它用來比較「關鍵字A」跟「關鍵字B」哪個比較難,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絕對值。更重要的是,要親自去搜尋一下那個關鍵字,看看排在第一頁的都是些什麼樣的網站,那才是最真實的「難度」。 - 錯誤:買了工具,卻沒有設定提醒或自動報表。
修正:這就好像買了健身房會員卻從來不去。這些工具最強大的地方之一,就是自動化。設定好每週寄送一次排名報告到你的信箱,或是當重要關鍵字掉出前十名時發出警報。讓工具主動為你工作,而不是每次都要你親自登入去查。
總結一下,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最會用工具的人。希望今天聊的這些,能幫你在選擇的路上少走點冤枉路。找到那個讓你用得順手、看得懂數據、又能負擔得起的工具,然後專心把內容做好,那才是 SEO 最重要的事。
好啦,差不多就這樣。最後想問問大家,你現在用的是哪套工具?或你更在乎的是「功能超多但很貴」還是「功能剛好但便宜」?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