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個人技術棧選擇:開發工具與框架配置實錄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所以,我 2025 年的工具箱大概長這樣

嗯...今天要來聊聊我的工具選擇,算是一個年度盤點吧。這幾年試了超級多東西,老實說,踩過的雷可能比走過的路還多。最後留下來的這些,算是千錘百鍊,特別適合像我這樣的個人工作者,或是那種...你知道的,人不多的小團隊。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講一下我選東西的兩個,嗯,算是潔癖吧。這兩個標準很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你能不能用得長久,而且不會被廠商綁死。

第一,一定要有夠大方的免費方案。我不想只看 Demo 影片,那都拍得很漂亮。我需要把它丟到真實的工作環境裡,讓團隊實際用用看,才知道是不是真的解決問題。很多軟體看起來很棒,結果團隊沒人用,那買了也是白買。有免費方案,我才能沒壓力地測試,確定好用再說。

第二,必須能在瀏覽器上跑。這一點超級重要。因為我可能會到處跑,我希望不管用哪台電腦,Mac 還是 Windows,甚至在網咖...呃,開玩笑的,反正只要有瀏覽器就能工作。有沒有桌面或手機 App 是加分項,但絕對不能是必要項。如果一個工具非得下載安裝才能用全部功能,那我基本上就直接跳過了。

好,前提講完了。這篇會有點長,你可以直接跳到你有興趣的部分看。我會把工具分成幾個大類,從日常辦公到產品開發、行銷什麼的都會聊到。

日常生產力:這些大概是大家都會用到的

這部分最通用,不管你是做什麼生意的,應該多少都用得到。就是那些處理每天雜七雜八事情的工具。

我自己覺得,這一塊的核心是...嗯...整合。工具跟工具之間如果不能好好對話,那你每天光是複製貼上就飽了。

辦公軟體:還是 Google Workspace

這領域就那幾個玩家嘛,Microsoft 365、Google Workspace,還有最近很紅的 Lark。說真的,我自己是繞了一圈又回到 Google Workspace 的懷抱。Gmail 基本上已經是 email 的標準了,Google Calendar 也幾乎能跟所有東西同步,這點超方便。Docs 最近改版後,多了分頁功能,我覺得...嗯...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取代 Notion 做內部文件了,至少對我來說夠用。Sheets 協作很穩,Slides 和 Meet 哪裡都能開,沒什麼好挑剔的。

喔對了,有個小技巧。你可以用 Cloudflare 的 Email Routing,把你自己域名的 business email 免費轉到個人 Gmail 收。剛開始這樣玩一下省點錢還行,但團隊大了就不建議了,安全性還是有差。

但 Google Workspace 的缺點也很明顯,它就是缺了一個像樣的專案管理工具,也沒有資料庫工具。所以我還是得找別的東西來補這塊。有時候一些簡單的表格資料,我還是會打開 Airtable 來用。

專案管理:Todoist,公私分明又混在一起

以前工作跟生活分得很開的時候,我會用兩套工具,Google Tasks 管私事,Asana 管公司專案。但現在...嗯...身為一個自己做事的人,生活跟工作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今天這個案子弄一下,明天那個 side project 也得推一下,家裡還有事要記。

Todoist 在這方面就處理得很好。我可以在同一個 App 裡面,開「家事」、「個人品牌」、「工作專案 A」、「工作專案 B」等等不同的 project。最棒的是它跟 Google Calendar 的整合,是我用過所有待辦事項 App 裡面最順的。任務一設定好,馬上就出現在行事曆上,時間到了就會提醒你。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那種工作生活混在一起的人,希望一個介面看光所有事,那 Todoist 真的很推。如果不是,那可能還是 Asana 管工作,配個簡單的 App 管私事,會比較單純。

透過自動化工具串連不同 App 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透過自動化工具串連不同 App 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團隊溝通:為什麼我選 Discord 而不是 Slack?

我知道,一講到工作聊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 Slack。MS Teams、Google Chat 這些也很多人用。但我最後選了 Discord,一個本來是給遊戲玩家用的社群 App。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怪,但你聽我說。

Discord 基本上有 Slack 有的所有東西:頻道、私訊、語音通話...而且,全部免費。Slack 的免費版限制真的太多了,訊息記錄只留 90 天,這超痛苦,想找個幾個月前的討論根本找不到。整合的 App 數量也有限制。但 Discord 就沒這些問題。既然功能差不多,為什麼要忍受那些限制呢?

當然,我知道 Discord 不是為了工作設計的。它缺了一些給大團隊用的管理和安全功能。如果你的團隊規模很大,或是有很嚴格的合規要求,那還是乖乖用 Slack 或 Teams 吧。但對小團隊來說,Discord 真的...嗯...綽綽有餘了。

Discord Slack (免費版)
訊息歷史 基本上是永久保存。隨時都能回去翻舊帳...我是說,翻舊的討論。 只留最近 90 天。想找去年的對話?抱歉,請付錢。
核心功能 頻道、語音、視訊、螢幕分享...該有的都有,而且沒什麼限制。 功能都有,但很多地方卡你。像 Huddles (快速語音) 只能 1 對 1。
整合能力 整合比較偏向社群或娛樂,但透過 webhook 還是能做到很多事。 工作 App 整合超強,這是它的主要優勢。但免費版只能加 10 個。
感覺嘛... 比較輕鬆、非正式。適合創意或節奏快的小團隊。 就是個「上班」的感覺。很專業,但有時候也有點拘謹。
缺點 畢竟不是為工作設計的,人多就亂,資安也得自己注意點。 免費版限制太多,根本是逼你升級。用起來總覺得綁手綁腳。

其他小工具們

好,剩下一些比較零散但一樣重要的:

  • 知識庫 (Knowledge base): 我現在是混用。Google Docs 用來放內部文件,就是那些格式不重要、內容比較重要的東西。對外需要漂亮一點的說明文件或 FAQ,我就用 Gitbook,它排版比較好看,而且免費。
  • 筆記 (Note-taking): 我又回到了 Google Keep 的懷抱。我試過 Notion、Evernote,功能都超強大,但也超複雜。Google Keep 就很單純,打開、寫下、關閉。快、簡單、可靠。對我來說,夠了。
  • AI 助理: 我每天跟 AI 對話的次數可能比跟真人還多...。Gemini 我覺得處理一般性的問題、發想點子很不錯。但如果要寫程式或問很技術性的問題,ChatGPT (GPT-4) 還是比較強。
  • 自動化 (Automation): 這是小團隊的命脈!把重複性的工作自動化,才能專心做重要的事。Zapier 最有名,但那個價格,真的...嗯...你知道的。我現在主要用 Make,我覺得它在很多地方比 Zapier 更彈性,價格也親民很多。有些特定的 App 在 Relay 上整合得更好,所以我兩個都留著。如果硬要選一個,我會選 Make。

產品開發:如果你也在做軟體產品

Okay,接下來這段就比較硬核了,如果你是做服務業、零售或內容創作的,可以直接跳過。這部分是給那些需要自己開發網站應用 (Web App) 或軟體的人看的。

先說,我自己不是工程師出身,所以我非常依賴無程式碼 (No-code) 或低程式碼 (Low-code) 的工具。如果你本身就是個很強的開發者,那這段你可能看看就好。

  • 前端 (Front-end):Toddle
    去年我用 WeWeb 來開發 App,它很棒,但 SEO 功能對我來說不太夠。我的生意很依賴搜尋流量,所以這點很致命。今年我就把東西都搬到 Toddle 上了。你可以把 Toddle 想像成「做網站 App 版本的 Webflow」,它是個視覺化的開發平台,自由度很高,而且對 SEO 友善很多。
  • 後端 (Back-end):Supabase
    後端我需要的所有東西,Supabase 基本上都包了:資料庫、使用者驗證、檔案儲存...等等。它不是完全的 No-code,你還是需要懂一點點 SQL 語法,但說真的,現在有 AI 幫忙,這門檻低很多了。
  • 內部工具 (Internal tool):Retool
    因為我用的是比較正式的 PostgreSQL 資料庫 (Supabase 提供的),總不能讓營運或客服同事直接去碰資料庫吧?太危險了。所以需要一個中間層,做個後台給他們用。如果是簡單的需求,Airtable 或 Glide 就很棒。但我的資料結構比較複雜,所以最後選了 Retool。
  • 內容管理 (CMS):Hygraph + Contentful
    我不太喜歡把內容跟網站本身綁死。所以我用所謂的 Headless CMS。部落格文章這種查詢比較複雜的,我用 Hygraph,因為我個人蠻喜歡 GraphQL 的。至於網站上一些比較固定的頁面內容,就用 Contentful。不過 Contentful 免費版用完之後,價格跳得有點高,我可能還會再看看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 其他: 專案規劃我用 Linear,它很像開發者版本的 Asana。產品分析用 PostHog,它把數據分析、熱點圖、使用者行為錄影都包在一起了。通知信就用 Mailersend。金流沒懸念,用 Stripe,對 No-coder 來說最簡單。
在一個儀表板上監控來自不同工具的關鍵數據
在一個儀表板上監控來自不同工具的關鍵數據

行銷與銷售:把東西賣出去

有了產品,再來就是要想辦法讓別人知道。行銷這塊也是工具滿天飛。

  • 網站分析:Google Analytics (GA)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 GA 隱私問題...blah blah blah。但說真的,它的跨裝置追蹤能力,讓數據的準確度還是比很多主打隱私的分析工具高。根據不準的數據做決策,有時候比沒數據還可怕。所以,我還是繼續用它。
  • SEO:Search Console + Ahrefs
    基本上 Google Search Console 是必備的,看自己網站在 Google 眼中是什麼樣子。搭配 Ahrefs 的免費版,其實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夠我忙好一陣子。
  • 內容行銷:Publer
    如果你要一次發文到很多個社群平台,用 Publer 或 Buffer 這類的工具會省很多事。兩個功能差不多,挑一個順眼的用就好。
  • CRM 客戶關係管理:Attio
    我喜歡 Attio 的點在於它很專注,就是做好 CRM 這件事,所以用起來很簡單,價格也合理。不會像有些巨無霸 CRM,包山包海,結果光是設定就搞死人。
  • 會議安排:Cal.com
    就是那個用來跟別人約時間的工具,避免來來回回寫 email。它比 Calendly 更好的一點是它可以自己 host,而且開源。如果你用 Google Workspace,其實內建的 appointment feature 也很好用。
好的 UI 設計與混亂的舊式設計對比
好的 UI 設計與混亂的舊式設計對比

財務管理:跟錢有關的,不能馬虎

這塊比較無聊,但超級重要。錢要管好。

原文的作者是在泰國,所以他選了當地的會計軟體 Peak,因為它能處理當地的稅務文件。這點就跟我們在台灣的情況很不一樣。在台灣,你可能會選像是 NexTrek 或其他符合台灣稅制的雲端會計軟體。重點都是一樣的:要能符合本地法規,最好還能跟你用的銀行對接。

像原文提到,他選 Peak 而不選另一個 FlowAccount 的原因是,Peak 可以匯入銀行對帳單,然後一筆一筆核對。這功能超重要,可以確保帳目跟銀行流水完全對得上。這點在台灣的工具也一樣,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有沒有「銀行對帳」的相關功能。

至於電子簽章,我用的是 Documenso,主要是因為...嗯...它的介面比較好看。免費版一個月可以簽 5 份,對我來說夠用了。

所以,結論是?

你看,這一整套看下來,核心精神就是「彈性」跟「不被綁架」。我盡量選有免費方案、可以用瀏覽器跑、可以跟其他工具整合的東西。這樣我才能保持靈活,隨時可以換掉不合用的部分,而不會被單一廠商掐住脖子。

這套工具組合讓我可以在不同地方工作,同時管理好幾個專案,而且大部分的例行公事都已經自動化了。希望這樣的分享,能給你一些靈感。

看完這些,你覺得哪個部分是你現在最頭痛的?是每天的雜事,還是產品開發?或是有什麼你覺得超好用但我沒提到的工具?在下面留言聊聊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9-20 Reply
    業界大哥這篇真的超實用!尤其是自動化工具那塊,我們公司最近也在導入類似的系統。不過說真的,團隊溝通真的是最大的挑戰啦,有空可以聊聊經驗。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