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上架注意事項:iOS與Android送審流程、資料準備與常見退件原因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

嗯... App上架,想起來就頭痛。每次都像一場戰鬥。簡單講,就是資料準備要齊,然後要有耐心。特別是蘋果,規矩真的多。Google這邊稍微自由一點,但也不是能亂來。

整個流程,不管是iOS還是Android,基本上就是:辦帳號、準備一堆圖文資料、上傳App檔案、填寫無數的表格、然後送審、等待... 最後可能被退件。就這樣無限循環。所以,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可以省下很多時間。

帳號...惡夢的開始

一切都從開發者帳號開始。這是入場券,沒這個,後面都不用談了。

  • Apple Developer Program:這個是給iOS用的。費用是每年99美元。 沒錯,是「每年」。只要你的App想待在App Store上,這筆錢就得年年繳。 忘了繳,App就會下架。申請的時候,個人帳號相對簡單,但公司帳號會需要一個「鄧白氏編碼(D-U-N-S Number)」,這個要另外申請,又是一段故事了。
  • Google Play 開發者帳戶:這個是Android用的。費用是25美元,一次性費用。 付一次就搞定,終身有效,聽起來佛心多了。 不過Google現在對新帳號,特別是個人帳戶,審核也變嚴格了。 可能會要求你做一堆身分驗證,確保你不是什麼奇怪的人。

總之,錢先準備好。Apple的可以用信用卡付,Google也是。 帳號申請有時候要審核,特別是公司戶,不會馬上好,所以這件事要提早做。

再來,是準備資料,最煩人的步驟

這一步最繁瑣。兩邊要的東西大同小異,但尺寸跟規定有些微不同。我建議你開個資料夾,把這些東西全部整理好,不然會亂掉。

  • App名稱和描述:名稱要想好,不能太長,Apple現在限制30個字。 描述要寫清楚你的App是幹嘛的,不能誇大不實。
  • 圖示 (Icon):這是App在手機桌面上的臉。Apple要1024x1024像素,不能自己加圓角,他們系統會自動處理。Google Play也是要512x512像素以上。
  • 螢幕截圖 (Screenshots):這是商店頁面最重要的部分。要準備不同尺寸,iPhone、iPad、Android手機、平板... 尺寸多到會發瘋。 至少要準備個4-5張。 內容要能展示App的主要功能。不要放一些無關的圖。
  • 隱私權政策 (Privacy Policy):現在兩大平台都非常重視這個。你必須要有一個網頁連結,清楚說明你收集了使用者哪些資料、怎麼用。 沒有這個,基本上是無法上架的。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 年齡分級:你需要回答一堆問題,讓系統判斷你的App適合哪個年齡層。 台灣這邊有自己的「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分成五級。 雖然Apple和Google有全球標準,但在台灣上架,最好也參考一下本地法規,特別是遊戲類。
開發完成只是起點,真正的戰場在後頭。
開發完成只是起點,真正的戰場在後頭。

iOS vs. Android 送審流程與費用比較

好了,帳號跟資料都備妥了,接下來就是進入各自的後台系統,開始上傳跟填資料。iOS用的是App Store Connect,Android則是Google Play Console

項目 iOS (Apple App Store) Android (Google Play Store)
後台系統 App Store Connect。介面...嗯,很有蘋果風格。 Google Play Console。比較像工程師用的後台。
開發者費用 99美元/年。 每年都要,像繳房租。 25美元,一次性。 繳完就畢業了。
審核速度 以前很慢,現在快很多,有時候一兩天。但第一次審核或遇到問題會比較久。 通常比較快,有時候幾小時。 但也可能因為某些政策問題卡關。
審核嚴格度 非常嚴格。出了名的嚴格,像個控制狂。 一個小細節不對就可能退件。 相對寬鬆,但對惡意軟體、欺騙行為是零容忍。 機器審核多,所以有時候會誤判。
測試方式 TestFlight。 上架前可以邀請最多10000人測試。 有內部、封閉、公開測試等多種軌道。很靈活。
同樣的 App,在兩個世界的呈現方式與規則大不相同。
同樣的 App,在兩個世界的呈現方式與規則大不相同。

最常見的退件原因...也就是我踩過的坑

送審最怕的就是收到被拒絕的通知。這裡列一些很常見,我自己也遇過的「坑」。

  • Guideline 2.1 - 效能:App 完成度不足:這是最常見的。你的App裡面有按鈕按了沒反應、會閃退、或是還有「測試中」、「敬請期待」之類的假內容。 審核員會覺得你拿半成品來敷衍他,直接退件。
  • Guideline 4.3 - 設計:垃圾應用程式:如果你做的App跟市面上已有的App太像,或者你一次上架好幾個功能差不多的App,Apple會認為你在洗版、是垃圾App。 就算那些App都是你自己開發的也一樣。
  • Guideline 5.1.1 - 隱私:資料收集與儲存:這是現在的重中之重。你必須在App裡和隱私權政策網頁上,清楚告知使用者你收集了什麼資料、用途是什麼。如果你的App要求登入,就必須提供一個測試帳號給審核員。
  • Metadata Rejected (元數據被拒):這通常跟你的截圖、描述或名稱有關。例如,你的截圖出現了Android手機的畫面 (真的有人會犯這種錯),或是在描述裡提到其他平台的名字。還有,App名稱現在不能包含價格或不相關的描述。
  • 違反 Google Play 政策:Google雖然審核快,但是是秋後算帳。如果你的App被檢舉或被系統掃到有問題,例如涉及賭博、不實內容、或惡意行為,會直接下架,甚至整個開發者帳戶被封鎖。 而且申訴管道...很漫長。

特別要注意的是,除了Apple全球的《App Store 審核指南》外,在地法規也很重要。 像台灣數位發展部就有「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遊戲內容的分級標示。 如果你的遊戲內容涉及暴力、戀愛等情節,卻沒有正確標示,這在台灣就可能違規。 雖然Apple的審核是全球標準,但他們也會參考當地法律,所以不能不注意。

送審就像把心血結晶投進一個黑盒子,只能祈禱它能順利通過。
送審就像把心血結晶投進一個黑盒子,只能祈禱它能順利通過。

萬一被退件了,怎麼辦?

不要慌。深呼吸。幾乎所有開發者都被退過件。

首先,仔細閱讀退件理由。Apple審核員通常會附上是違反哪一條規定,有時候還會附上截圖。雖然有時寫得很模糊,但至少有個方向。Google的通知就比較制式化,有時候得自己猜。

接著,根據他的理由去修改你的App。改完之後,在回覆審核員的地方,客氣地、清楚地說明你做了哪些修改,是針對哪一個問題改的。態度好一點,他們也是在工作。有時候,如果你覺得是審核員誤會了你的App功能,也可以禮貌地解釋。

如果真的卡關,一直無法溝通,可以試著打電話給開發者支援。 有時候直接用講的,比文字來回更有效率。

總之,上架就是一個「準備、送審、修改、再送審」的過程。保持耐心,把資料準備齊全,盡量一開始就避開那些常見的錯誤,就能讓這個過程順利一點。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