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堆朋友在問 Web App...
嘿,最近超多人來問我:「欸,那個 Web App 到底是什麼鬼?跟我們平常在手機下載的 App 還有一般逛的網站有什麼不一樣?」
我發現大家對這幾個名詞真的很容易搞混,想說乾脆來寫一篇,用最白話的方式一次講清楚。畢竟這關係到如果你想做個什麼服務或生意,到底該投入多少錢、找什麼樣的人,差超多的好嗎!
重點一句話:Web App 就是不用下載、長得像 App 的網站啦
如果真的要一句話講完,就是這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披著 App 皮的網站」。 它用瀏覽器打開,所以不用像我們平常去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安裝,但它的操作介面、互動感又做得跟原生 App (Native App) 很像。 簡單講,它活在瀏覽器裡,但想給你 App 的體驗。
所以,到底差在哪?直接上個比較表最快
光說很抽象,我知道。我們直接來個殘酷舞台,把「一般網站 (Website)」、「Web App」跟「原生 App (Native App)」抓出來 PK 一下,你就秒懂了。
| 比較項目 | 一般靜態網站 (Website) | 網路應用程式 (Web App) | 原生應用程式 (Native App) |
|---|---|---|---|
| 核心目的 | 主要是「看」,像公司官網、部落格,單向資訊傳達。 | 重點是「用」,有複雜的互動功能,像網路版的文書處理、線上預訂系統。 | 也是「用」,但更吃重手機硬體效能和深度整合,例如遊戲、修圖軟體。 |
| 安裝方式 | 不用安裝,有瀏覽器跟網址就好。 | 基本上不用安裝,但有些進階版 (PWA) 可以「新增到主畫面」。 | 一定要去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安裝。 |
| 更新方式 | 開發者改完,你重新整理網頁就看到了。 | 也是開發者改完就上線,使用者永遠用到最新版,超方便。 | 超麻煩!開發者要重新打包上架,還要等商店審核,使用者也要自己去更新 App。 |
| 開發成本 | 最低,通常一個人或小型團隊就能搞定。 | 中等,比網站複雜,但一套程式碼通常能跨平台用。 | 最高!iOS 和 Android 基本上要各寫一套,等於要養兩組人,成本直接翻倍。 |
| 連線需求 | 一定要有網路。 | 基本上要有網路,但進階的 PWA 可以做到部分功能離線使用。 | 不一定,很多功能可以在離線狀態下使用,例如離線看影片、玩單機遊戲。 |
| 手機硬體取用 | 幾乎不行,頂多拿個 GPS 定位。 | 可以取用部分功能,像相機、麥克風、定位,但限制還是比原生多。 | 權限超大!基本上手機的硬體都能用,像是藍牙、NFC、Face ID、通訊錄等等。 |
那...什麼時候該選誰?
看完比較,你可能還是有點霧煞煞,「所以我到底該選哪個?」別急,這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完全看你的「目的」和「預算」。我用幾個情境來舉例好了:
- 情境一:我只是想開個形象官網或個人部落格
👉 答案:一般網站
拜託,千萬別想不開去做 App。你的目的只是展示資訊,做一個有 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 的網站,讓它在手機上也能好看,就非常足夠了。 RWD 能讓你的網站在不同尺寸的螢幕上自動調整排版,使用者體驗就好了。 - 情境二:我想做個有會員系統、購物車、線上預約的服務
👉 答案:Web App
這個階段,互動功能變多了,使用者不只是看,還要操作。 Web App 就是首選。開發成本相對低,更新又快,而且使用者不用費心下載,推廣門檻低很多。 很多電商、訂房網站其實都是 Web App。 - 情境三:我想做的東西需要超順暢的動畫、吃手機效能,或需要用到藍牙/NFC
👉 答案:原生 App
如果你的應用是高效能需求的遊戲、影片剪輯軟體,或是需要深度整合手機硬體(例如行動支付要用 NFC、智慧家庭裝置要用藍牙),那沒得選,只能直上原生 App。 它的效能和使用者體驗是最好的,但就是要準備燒大錢。
說到錢,這真的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台灣,做一個功能比較齊全的原生 App,動輒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跳的。 對很多新創或中小企業來說,先從 Web App 開始,驗證市場反應,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作法。
欸對了,有個叫 PWA 的東西越來越紅
聊到 Web App,就不能不提一個越來越夯的技術:漸進式網頁應用程式 (PWA, Progressive Web App)。
你可以把 PWA 想成是「Web App 的完全體」或「超級賽亞人版 Web App」。它基本上還是一個網站,但透過一些新技術,讓它擁有更多原生 App 的能力,例如:
- 可以「新增到主畫面」:就像安裝 App 一樣,手機桌面上會有一個圖示,點了就能全螢幕開啟。
- 可以離線運作:就算網路不穩或斷線,還是可以使用一些基本功能,因為它會把資料暫存在手機上。
- 可以發送推播通知:這超重要!就像原生 App 一樣,可以跳通知提醒你,大大增加使用者回訪率。
聽起來很美好對吧?很多大公司像 Twitter、Instagram 都推出了 PWA 版本。 對開發者來說,能用網頁技術就做到逼近原生 App 的體驗,實在太誘人了。 不過...人生就是這個 "but"...
不過說真的,Web App (含 PWA) 也不是萬能的
PWA 雖然很強大,但它有一個致命傷,或者說,一個看人臉色的地方,那就是——Apple 的 iOS 系統。
Google 一直很用力在推 PWA,所以在 Android 手機上,PWA 的體驗非常好。但 Apple 嘛...你知道的,他有自己的 App Store 生態系要顧,所以對 PWA 的支援一直都遮遮掩掩、給得不太乾脆。
舉例來說,在 iOS 上,PWA 的推播通知功能是直到最近的版本 (iOS 16.4) 才姍姍來遲。 而且,關於 PWA 在歐盟地區的支援,Apple 的政策還一度反反覆覆,搞得開發者人心惶惶。 雖然最後是恢復支援了,但這也顯示出 PWA 的命運很大程度掌握在 Apple 手上。 還有像是離線儲存的容量限制 (iOS 上只有 50MB)、無法背景同步、取用硬體功能的限制(藍牙、Face ID 這些都別想)等等,都是 PWA 在 iOS 上會遇到的天花板。
這個狀況,就跟 Google 官方文件 web.dev 上樂觀的描述有點出入。 官方文件會告訴你 PWA 有多棒,但在台灣的開發實務上,只要你的目標客群有大量 iPhone 使用者,你就必須認真評估這些「iOS 限制」會不會影響你的核心功能。如果會,那可能還是得乖乖回去做原生 App,或是退一步做個普通的 Web App 就好。
所以,結論來了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
這三種東西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對大部分想提供線上服務,但預算又沒到天文數字的團隊來說,Web App 絕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選擇。你可以先用 Web App 快速上線、驗證市場,如果反應好,未來再考慮把核心功能打包成原生 App,或是強化成 PWA,都是很彈性的作法。
最重要的還是想清楚「你想解決什麼問題?」、「你的使用者是誰?」,再來決定要用哪種武器。
好啦,講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比較懂了?如果你現在有個點子想做成服務,看完這篇,你會傾向選哪條路呢?在下面留言聊聊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