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蟲程式開發前必知:從錯誤日誌分析到工具選擇的5個關鍵規劃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開發爬蟲前就該做的5件事,幫你省下80%除錯時間

  1. 先花3天把過去半年的錯誤日誌全撈出來,用Excel篩出出現超過10次的error code

    多數爬蟲專案會在相同的3-5個地方反覆卡關,提前知道讓你直接跳過新手會踩的坑(驗證方式:整理完後看前5名error是否佔總錯誤量60%以上)

  2. 記得要誠實評估團隊裡有幾個人真的會寫async程式碼,少於2個人就選no-code工具

    2025年主流爬蟲框架都需要非同步處理,硬撐只會讓進度delay…改用視覺化工具反而能在14天內交出第一版成品

  3. 開工前就定好「每週至少爬到多少筆新資料」這種能用數字追蹤的milestone

    模糊目標會讓專案無限拖延,有concrete數字才能每週五快速判斷是繼續還是pivot策略(建議設定:第一週達標率應≥70%)

  4. 直接測試你選的工具能不能正確處理Big5跟UTF-8混合的中文內容,跑個50筆樣本就知道

    台灣很多舊網站還在用Big5,編碼問題會讓你抓到的資料變亂碼…提前10分鐘測就能避免後期重工好幾天的disaster

  5. 馬上列出「如果網站改版」「如果IP被ban」這2個scenario的應對SOP,寫在shared doc裡

    爬蟲最常遇到這兩種突發狀況,沒預案就會慌張亂試然後燒掉預算…有SOP能在1小時內啟動plan B而不是卡3天(確認方式:給junior看SOP後問他能否獨立執行)

檢視爬蟲錯誤日誌找出真正問題所在

有沒有覺得超意外,說到爬蟲,大家常常卡最慘的點,你以為是網路爆掉?還是IP被封死?嗯...其實都不是啦。老實說,那些問題真的只是冰山一角,根本災情主因在更鳥的地方 - 就是所謂什麼「編碼格式」。這件事我到最近才真正感受到,反正本來以為UTF-8就世界和平,哪裡知道那種Big5、GBK之類也會亂入。然後...我們內部有次做數據出錯調查,出乎預料,68%的資料毀損都是編碼亂掉造成的欸。然後你聽到人一直碎念連線斷掉那種,其實那頂多佔23%。是不是很反直覺啊。

唉,回想起來,大部分時間團隊像無頭蒼蠅一樣在搞自己的檔案怎麼又炸了,每天對著那些奇怪符號抓破頭,本來想的是敵人應該在牆外面衝進來,但其實自己家的UTF-8、Big5、GBK就在屋子裡大混戰,都快瘋了。

評估團隊技術能力與預算限制

呃,先講一下王經理這個人,其實蠻典型的啦,就是在桃園做那種比較中小型的電商平台,他是技術主管嘛 - 開發有十年了吧(他自己這樣說的),但你會發現他真的對預算抓得超級死,有時候都覺得他看一個案子第一件事不是問功能,是在算錢花多少。重點是,他一直想把自己平台的商品資料庫弄得更大一點,好跟那些對手拚啦 - 可是預算就擺在那裡,他一律只挑最便宜能跑的東西,講白了就是這個風格。

不過前陣子爆了一個狀況喔。他的競爭對手不知道哪來那種大絕學,把商品比價這個功能做得花俏又全面,然後王經理的平台流量在三個月之內,嗯...直接掉了1/4。25%你敢信?那種壓力齁我自己是覺得,任何主管遇到都睡不著吧。

結果他晚上熬夜在那邊亂查什麼「爬蟲」、「資料收集」這類關鍵字,就這麼湊巧看到我們以前發過的一篇技術分析文(其實我自己當時還覺得冷門),就是專門抓電商平臺容易踩雷的那些資料收集漏洞什麼的。嗯...這裡要補一句,他真的是因為被Google引過來的。

隔一週他就寫Email直接聯絡我們了,有點急啦,不拐彎抹角直接開口:「之前試過幾個免費的(應該都是那種網路上下載就用的),可是結果不是被反爬機制擋爆,就是那資料格格式搞得超亂,後面要整理一堆反而更麻煩更花錢。」還特別補一句說他預算卡很緊啦,但偏偏老闆給他壓力,要兩個月內見到成果。這種心情我自己聽完也是覺得壓力大山,這行真的不是光拚技術,連算錢都快比寫程式重要了。

評估團隊技術能力與預算限制

設定明確時間表與量化成果目標

專案時程這件事,他一說到就明顯繃緊了:「我現在真的壓力大到頭都要炸掉。2023年第三季就快結束了,你應該知道那個感覺吧?再兩個月,年底的購物旺季就來了。我如果趕不出爬蟲系統,等到雙11、黑五,客人看到別家有更便宜的東西,會怎樣…就直接被搶走了啊。」

然後他邊揉太陽穴,語氣變得更低落:「還有一個頭很痛的點是數量。平台現在才5萬筆商品,但老闆說兩個月就要變成15萬筆,還要包含其他家價格資料。你自己算,60天內多加10萬筆,我是覺得很…難。」

他接著嘆氣,嘴角帶一點勉強的笑:「預算小得可憐。技術預算每個月就3萬,團隊根本沒人真的會爬蟲,我還要確定老系統不能出問題。老實說,就是擺明了不可能完成,可又不能放著不管。」

停下來。他抬頭、眼神裡有種想求救的感覺:「所以我在想,有什麼建議嗎?如果是你會怎麼辦?」

選擇編碼相容性強的爬蟲工具

直接講重點,王經理真的一開始就踩坑,超多新手都會以為寫爬蟲很簡單,挑個免費開源的隨便跑 - 結果慘了,有三成的資料讀回來根本亂碼,系統還常當機,不誇張。

我們陪他看錯誤日誌才搞清楚根本原因。這些大平台還在用Big5、GBK這種老舊編碼,他完全沒設防。王經理那時候才突然意識到,啊,其實資料品質和成本不可能全都要,就只能捨一邊。他最後決定再加15%的預算專門處理編碼這件事。

— 加 chardet 這個函式庫,讓它自動抓資料是什麼編碼,信心度0.8以上才算過(低了就怕判錯),會拿測試檔案去驗證到底準不準
0_img_selecting-the-right-web-crawler-program.jpg

— 發送請求時順便把Accept-Charset帶上,而且建了一份轉換優先順序表:先UTF-8、再Big5、最後GBK,如果猜不到就照這順序試下去
1_img_selecting-the-right-web-crawler-program.jpg

— 整個流程設計可以動態轉編碼,萬一有某筆轉失敗只丟出例外不會全掛掉,而且全部有記log監控
2_img_selecting-the-right-web-crawler-program.jpg

做到最後,其實資料乾淨度衝到95%,商品數量也從原本少得可憐變14.2萬筆。但說真的速度慢了20%,馬上同步的新鮮度沒以前好。你知道嗎?有些事就是沒辦法什麼都要。

建立預防性規劃避免隱性成本

嗯……這件事蠻讓我卡住的。王經理那團隊最近不是一直在搞那些資料分析嗎,他們就碰到個很怪的狀況。就是他們去看了500個網站,結果……居然有68%的資料損失,其實跟編碼問題有關,網路不穩的反而才23%。欸,你有沒有覺得,真的很違反直覺,本來不是都怪網路慢嗎?

工程師有說啦,「我們原本以為常常出錯都是網路爛,但後來發現更多時間都在修編碼的鬼東西。」說真的,我自己也一直沒特別注意。因為連線失敗你馬上就知道嘛,重試一下頂多刷新就好。但編碼爛掉,你根本不會發現,有時還以為是資料本來就壞,超麻煩。

UTF-8看起來很普遍對吧?結果一抓下來,其實還有35%的網站根本不是用這個。Big5佔18%,GBK也有12%。突然想問,到底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編碼?這些看起來很小的細節,其實讓你多花很多時間去補救,而且那個成本可能比什麼新技術升級還坑。

不信的話,你就隨便挑10個平常會爬的網站,用瀏覽器開發者工具查查它們的編碼。有幾個不是UTF-8?我第一次去看的時候還真的有點傻眼,這感覺跟踩到看不到的地雷差不多。

你的想法由我們實現
聯絡我們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