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別再問哪個App最好了,問題搞錯了啦
哈囉,大家好。最近真的超多人問我,當自由工作者到底要用哪個接案App?「Upwork好賺嗎?」、「PRO360是不是很雷?」、「Fiverr到底怎麼用?」。嗯…說真的,每次聽到這些問題,我都有點哭笑不得。這感覺就像一個想學開車的人,一直問「我該買Toyota還是Ford?」,但其實他連駕照都還沒考,甚至不知道自己想開車去買菜,還是想去環島。
我自己從跌跌撞撞的菜鳥,到現在算是個資深接案者吧,大概十幾年有了,從以前的518外包網、104外包網,到現在國際化的Upwork,還有一些很妙的台灣在地平台,我幾乎都玩過一輪。 老實說,踩過的雷可能比我賺到的錢還多(開玩笑的啦)。所以今天,我想換個角度,不只是丟給你一個平台清單,而是想跟你聊聊,在選平台之前,你該先想清楚的幾件事。這篇比較像我的草稿跟一些隨筆,想到哪寫到哪,大家就隨意看看。
重點一句話
先別管哪個平台最好,搞清楚「你想用什麼模式賺錢」跟「你的專業在哪個池子裡魚最多」,這比什麼都重要。
怎麼做:接案的真實流程,不只是註冊帳號而已
很多人以為接案就是「註冊、找案子、賺錢」,太天真了。我把它拆成幾個步驟,這是我自己跑下來覺得比較順的流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第一步,真的不是選平台,而是「定位你自己」。你是誰?你會什麼?這聽起來很廢話,但超重要。你是個會寫程式的工程師?還是很會畫插畫的設計師?或是你很會剪片? 把你的技能盤點一下。更重要的是,你的技能是那種可以「產品化」的,還是需要「客製化」的?例如,「幫你畫一張Q版頭像」就是產品化,可以在Fiverr上賣。 「幫一家新創公司規劃半年的社群行銷策略」,這就是高度客製化,可能在Upwork或透過人脈介紹比較適合。
第二步才是「觀察平台生態」。這時候你才開始去逛各個App。但不是瞎逛,你要像個偵探一樣。去看看跟你同類型技能的人,他們都怎麼介紹自己?開價多少?案子的類型有哪些?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做翻譯的,你會發現Upwork上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價格可能被壓得很低;但在台灣的PRO360或Tasker出任務,你可能可以接到一些需要高度理解台灣文化語境的本地案子,雖然案量不一定大,但競爭對手和溝通模式完全不同。
第三步,才是「打造你的門面」。就是你的個人檔案跟作品集。拜託,不要再用那種十年前的大頭貼,也不要把所有東西都丟上去。挑3-5個你最得意的作品,每個作品旁邊寫一小段故事:「當時客戶遇到什麼問題?我是怎麼幫他解決的?最後成效如何?」這比你單純丟一張圖或一個連結有效一百倍。記住,案主不是在買你的技能,他是在買「解決方案」。
第四步,是「提案的藝術」。這水超深。千萬不要用罐頭訊息!「您好,我對您的案子很有興趣,請參考我的作品集…」這種訊息,案主一天收幾十封,絕對是直接刪掉。你的提案要像在回信,針對他的需求,提出你的初步想法。例如,他想要一個logo,你不要只說「我會設計logo」,你可以說:「我看了您的品牌介紹,覺得可以從『簡潔』跟『信賴感』這兩個方向著手,我腦中有幾個初步的草圖想法,或許我們可以聊聊?」感覺完全不一樣吧。
案例與證據:各平台優缺點,老實說
好啦,我知道大家最想看的就是這個。我選了幾個我比較熟、也比較有代表性的平台來聊聊。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心得,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你參考就好。
| 平台名稱 | 我覺得適合誰 | 優點(白話文) | 缺點(真心話) |
|---|---|---|---|
| Upwork (國際市場) | 英文好、有專業技能、想挑戰高單價或長期案子的人。 | 案子品質跟預算天花板真的比較高,有機會接到歐美大公司的案子。金流系統也算安全,不太會被賴帳。 | 競爭超級激烈!全世界的人都在跟你搶。抽成很高,一開始20%真的會吐血。 還有,寫提案要花很多心力,新手很容易石沉大海。 |
| Fiverr (國際小任務) | 技能可以「產品化」的創意工作者,像是設計師、插畫家、配音員。很適合新手練功。 | 入門門檻低,你可以把你的服務包裝成一個個「Gig」等人來買,不用一直去投標。 平台流量大,曝光機會多。 | 也是抽20%,而且因為主打低價,很容易陷入價格戰。 很多買家都是想找便宜又快速的服務,比較難接到有深度的大案子。收款方式對台灣用戶來說,主要得透過Payoneer或Paypal。 |
| PRO360 達人網 (台灣在地) | 服務類型超廣,從專業技能(設計、翻譯)到生活服務(修水電、清潔)都有。適合想耕耘台灣市場的人。 | 案源非常「接地氣」,都是台灣本地的需求,溝通沒障礙。 平台會限制報價人數,不會一個案子有幾十個人去搶。 | 最被詬病的就是「報價就要錢」。 你花錢報了價,案主可能已讀不回,或是根本只是來問問的,錢就丟到水裡了。 這種模式對新手來說,成本壓力蠻大的。 |
| Tasker 出任務 (台灣在地) | 前身是518外包網,也是台灣老牌子。適合想找兼職、短期任務,或剛起步的接案者。 | 案量算多,線上線下都有,類型五花八門。對新手友善,操作介面簡單。 | 抽成不低,接案方跟發案方都要付費,加起來也不少。 因為案子類型廣,有時候會感覺比較雜,專業案子的比例可能沒那麼高。 |
決策建議:所以,我到底該怎麼選?
繞了一大圈,回到最初的問題。你該怎麼選?我的建議是,不要「選邊站」,而是「組合搭配」。
如果你是新手,還在累積作品集:
可以從Fiverr或Tasker出任務開始。 在Fiverr上架幾個低單價、可以快速交付的服務,目標不是賺大錢,而是賺評價。 在Tasker上找一些小型的、一次性的案子,練練手感,也順便了解市場行情。重點是「先求有,再求好」。拿到第一個好評,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是已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想提高收入:
主攻Upwork,同時用一個台灣的平台當作輔助。把你的履歷和作品集打磨到最好,專心在Upwork上找那些預算高、需求明確的案子。 這需要耐心,可能投十個案子只有一個回覆,但只要中一個,可能就抵得上在其他平台做好幾個案子。同時,可以掛在PRO360或1111外包網上,有不錯的本地案子就加減接,當作分散風險。
在地與國際的差異思考(Localization Delta):
這點真的要特別講一下。很多人會說「當然選Upwork,可以賺美金啊!」但事情沒這麼簡單。在Upwork上,你的競爭對手是來自印度、菲律賓、東歐的頂尖好手,他們的價格非常有競爭力。如果你只是提供一個「大家都能做」的服務(例如基礎翻譯、Logo設計),除非你的作品集超強或價格超殺,不然很難出頭。
反過來說,台灣的平台像PRO360,雖然常被罵,但它解決了一個痛點:信任感和溝通。 很多台灣的傳統中小企業老闆,他寧願多花一點錢,找一個講中文、能隨時打電話溝通、甚至見面開會的人。 他們的需求可能沒那麼「潮」,但很實際,像是公司簡介翻譯、產品型錄設計。這就是國際平台比較難切入的市場。所以,你的技能如果跟「在地文化理解」高度相關,那台灣平台反而可能是你的藍海。
限制與失敗:接案平台不是萬靈丹
說了這麼多好話,也得講講現實。接案平台絕對不是天堂,更像是個大型的人才市場,龍蛇混雜。
首先,平台抽成都很重。不管是Upwork還是Fiverr的20%,或是Tasker的9%+3%,這些都是你辛苦賺來的錢。 你報價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成本算進去,不然結算時會欲哭無淚。
其次,爛案主、爛客戶無所不在。需求不清、預算超低、無限修改、人間蒸發…這些鳥事在哪個平台都會遇到。 平台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基礎的金流保障,但無法幫你過濾掉這些麻煩。學會保護自己,簽合約、收訂金、設定修改次數,這些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完全依賴平台。平台規則說改就改,哪天它提高抽成、改變演算法,你的收入就可能瞬間崩盤。把平台當作「認識新客戶的管道」,而不是「唯一的收入來源」。當你透過平台完成一個案子,而且合作愉快,可以試著引導客戶未來直接與你合作,建立你自己的客戶名單。這才是長久之計。當然,這有時候會違反平台規定,操作上要小心。
常見錯誤與修正
整理幾個我看過新手最常犯的錯:
- 錯誤一:履歷寫得像流水帳。
修正:不要只寫「我會Photoshop、Illustrator」。要寫「我擅長為新創品牌打造視覺識別系統,曾幫助一個電商品牌在三個月內提升30%的社群互動率。」把技能跟成效綁在一起。 - 錯誤二:報價亂報,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修正:去平台上搜搜看跟你差不多資歷的人都開價多少,取一個中間值。初期可以稍微低一點點來搶案子,但千萬不要削價競爭,那只會害死整個市場,也害死你自己。 - 錯誤三:得失心太重。
修正:提案沒回覆是正常的! 案主可能最後沒發案,或找到了更適合的人。不要因為幾次失敗就懷疑人生。自由接案比較像是機率遊戲,你投的提案夠多、品質夠好,總會中的。把它當成一個練習的過程。
總之,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吧。希望這些雜亂的想法能對正在十字路口徬徨的你有一點點幫助。接案這條路沒有標準答案,找到自己的節奏最重要。祝大家都能接到理想的案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換你說說看!
你用過哪個接案平台?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踩雷或成功經驗吧!或者,你對哪個平台特別好奇,也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