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打卡景點怎麼找?精選 10 個熱門拍照地點與交通方式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錢包友善,美照照收!

今天來聊聊這個,最近很多人在問的主題:不想花大錢,又想拍出稱霸IG的美照,到底該去哪?老實說,台灣很多厲害的景點根本不用門票,只是資訊有點散。所以我整理了一下,挑了10個我自己覺得很不錯、交通也還算方便的免費打卡點。這份清單有山有海、有城市有鄉村,應該蠻夠大家玩一陣子了。

重點不是景點本身要多厲害,而是怎麼去、什麼時候去、還有用什麼角度拍。這些筆記會把重點放在「交通方式」跟一些「拍照小提示」,希望能幫大家省點力氣,把精神都花在拍照跟享受風景上。

北部景點:都會與自然,輕鬆切換

先從北部開始吧,畢竟人口最密集,假日想找個地方透透氣的需求也最大。北部的好處就是大眾運輸方便,很多地方不開車也能到。

1. 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 - 擎天崗草原

筆記:這應該算是台北的定番景點了吧。擎天崗最迷人的就是那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天氣好的時候,藍天白雲配綠地,隨便拍都像Windows桌布。這裡還有野生的水牛,不過記得保持距離,遠遠拍就好,安全第一。

交通怎麼辦:這點最重要。假日仰德大道有交通管制,自己開車上去很麻煩,停車位也超難找。 真心建議搭大眾運輸。可以從捷運劍潭站搭公車「小15」上去,會直接開到擎天崗的入口,超方便。 或者搭到陽明山公車總站,再轉乘「108」遊園公車也可以。

拍照小提示:下午大概三四點的時候光線最棒,太陽不會太刺眼,拍人像會有柔和的感覺。秋冬季節很容易起霧,出發前最好查一下陽明山的即時影像,不然可能上山只看到一片白。

2. 新北|瑞芳 - 不厭亭

筆記:這裡被稱作「寂寞公路」,名字聽起來有點憂鬱,但景色完全是震撼等級的。 一條公路直直地切過山稜線,兩旁是開闊的山景,很多汽車廣告都來這邊拍。 秋天的時候,滿山的芒草開花,整片變成銀白色,超級夢幻。

交通怎麼辦:說實話,這裡的交通是硬傷。沒有公車直接到。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開車或騎車,直接導航「不厭亭」就好。 另一個選擇是搭火車到瑞芳或九份,然後...轉計程車上去,稍微有點成本,但幾個人分攤其實也還好。 不然就是,把它當成九份金瓜石一日遊的其中一站。

拍照小提示:站在亭子上,由上往下拍整個公路的蜿蜒感,這是最經典的角度。用長焦鏡頭可以壓縮空間,讓遠方的山跟公路看起來更雄偉。日出跟日落也很美,但就要摸黑上山或下山,要注意安全。

陽明山擎天崗的草原與步道景觀
陽明山擎天崗的草原與步道景觀

中部景點:文創新意與舊城風華

接下來往中南部走。這邊的景點多了一點人文氣息,而且空間感更開闊,很適合慢慢逛、慢慢拍。

3. 台中|審計新村

筆記:這裡以前是政府的員工宿舍,老房子改造之後,現在變成文青的大本營。 裡面有很多獨立的小店、工作室、咖啡廳還有冰淇淋店。整個區域不大,但每個角落都整理得很有味道,紅磚牆、舊窗框,隨便一個背景都很好拍。

交通怎麼辦:在台中市區,交通算方便。很多市區公車路線都有經過附近,像是搭到「英才郵局」或「向上國中」站再走一下就到了。如果從外縣市來,可以搭火車到台中車站,再轉公車或計程車,大概15-20分鐘車程。

拍照小提示:假日人真的超多,想拍到空景幾乎不可能。建議可以平日下午來。或者,不要執著於拍整個場景,可以專注在拍一些有趣的店家招牌、牆壁上的塗鴉,或是一些光影的細節。

4. 台南|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筆記:這個點就算不看展覽,光是建築物本身就值得特地跑一趟。純白色的外觀,加上那個以鳳凰花為概念設計的五角形玻璃屋頂,在陽光下光影變化超美,非常有未來感。 很多人會說這跟日本一些現代美術館有點像,我自己是覺得,南美二館的設計巧妙地融入了台南的元素(鳳凰花),這點很不一樣。 它是由日本建築大師坂茂跟台灣的石昭永建築師一起設計的,真的是世界級的作品。

交通怎麼辦:就在台南市中心,超級方便。 從台南火車站搭公車,很多路線像是2號、6號、88號公車到「孔廟」或「民生綠園」站下車,走幾分鐘就到了。 美術館本身也有地下停車場,開車族也OK。

拍照小提示:千萬不要只在外面拍!裡面的大廳樓梯、純白牆面和天井灑下來的光線,才是最好拍的地方。 從低角度往上拍整個碎形屋頂的結構,可以拍出很強的空間感。下午光線斜射進來的時候,牆上會有很漂亮的光影線條。

台南美術館二館的純白幾何建築外觀
台南美術館二館的純白幾何建築外觀

南部景點:港都風情與海港新貌

南部的陽光就是不一樣,拍出來的照片顏色特別飽和。而且很多景點都跟港口、海洋有關,很有地方特色。

5. 高雄|大港橋

筆記:這是全台灣第一座可以水平旋轉的橋,也是亞洲最長的跨港旋轉橋,光這頭銜就夠酷了。 純白色的橋身設計得像貝殼或海豚,很有流線感。 它連接了駁二藝術特區和蓬萊商港區,讓兩個原本要繞一大圈的地方,走路幾分鐘就到。

交通怎麼辦:搭大眾運輸最方便。直接搭高雄輕軌到「C12駁二大義站」,出站就看到了,幾乎是零距離。 如果搭捷運,可以到鹽埕埔站,再走過來大概10分鐘。

拍照小提示:一定要抓準它旋轉的時間!每天下午3點會旋轉一次,週五、六、日晚上7點還會加開一場。 看著巨大的橋身水平移動,真的很壯觀。橋上也是一個很好的觀景台,可以拍到整個高雄港的風景。

6. 屏東|恆春 - 龍磐公園

筆記:講到墾丁,大家可能先想到沙灘,但龍磐公園的景色完全是另一個層級的。這裡有崩落的石灰岩地形、廣闊的草原,然後直接就是懸崖斷層,下面是無邊無際的太平洋。那個海景真的不是開玩笑的,視野超級開闊。

交通怎麼辦:這裡就真的建議要自駕或騎車了。它就在佳鵝公路上,從墾丁大街騎車過去大概15-20分鐘。雖然有觀光巴士可以到,但班次不多,時間會被綁死,不方便。

拍照小提示:這裡風超大!拍照的時候帽子要抓好,穿裙子的話也要小心。也因為風大,所以幾乎沒有遮蔽物,防曬一定要做好。拍人的時候,可以讓人站在懸崖邊(當然要保持安全距離!),用廣角鏡頭把人和遼闊的草原、海洋一起拍進去,畫面會非常壯闊。這裡是台灣看日出和觀星的絕佳地點之一。

東部與離島:太平洋的風與遺世獨立

東部的步調就是慢,風景的尺度也特別大。很適合來一趟公路旅行,沿途走走停停。

7. 花蓮|豐濱 - 新社梯田

筆記:這是我私心很愛的一個點。在台11線海岸公路旁,有一片直接面向太平洋的梯田。 稻田從翠綠到金黃,背景就是藍色的海洋,顏色對比超強烈。旁邊還有一些地景藝術裝置,像是鞦韆跟竹編隧道,讓這邊更好拍了。

交通怎麼辦:最推薦的方式就是沿著台11線自駕。 它就在公路邊,看到一堆車停下來的地方就是了。如果搭大眾運輸,可以從花蓮市區搭花蓮客運1145路線,在「新社」站下車。

拍照小提示:季節很重要!大概每年6月收割前,是金黃色稻穗配藍色海洋最美的時候。 其他時間來,可能是綠油油的秧苗或是剛插秧的水田倒影,也各有不同的美。 用鞦韆當前景,人坐在上面,背後是整片稻田和大海,這是最經典的IG照拍法。

8. 台東|成功 - 三仙台

筆記:三仙台的八拱跨海大橋,造型真的太經典,幾乎是台東的代名詞了。橋身像一條巨龍,連接到海中的離岸小島。島上有環島步道,可以看到很多特別的海蝕地形和原生植物。

交通怎麼辦:除了自己開車,也可以利用「台灣好行」的東部海岸線,從台東轉運站出發,可以直達三仙台遊憩區。 這對沒有開車的旅客來說是一大福音。

拍照小提示:拍三仙台的日出是定番行程,很多人會半夜就來卡位。如果不想那麼累,下午來拍也很棒。可以試著走到礫石灘,用低角度把圓潤的鵝卵石當前景,中景是跨海大橋,遠景是天空雲彩,這樣畫面會很有層次感。

9. 台北|四四南村

筆記:這個點在台北市中心,信義區101旁邊,卻保留著舊時代的眷村風貌,新舊對比非常強烈。 矮房子配上遠方的台北101,這個衝突感就是它最獨特的拍照角度。現在這邊假日會有文創市集,平日則是很多特色店家跟咖啡廳,很適合耗一個下午。

交通怎麼辦:捷運「台北101/世貿站」2號出口出來,走路大概3-5分鐘就到了,超級方便。

拍照小提示:利用老舊的門窗或牆面當作畫框,讓人物站在框裡,背景是101,可以創造出有趣的構圖。早晨或傍晚的光線比較柔和,拍起來比較有懷舊氛圍。

10. 新北|石門 - 老梅綠石槽

筆記:這個是季節限定的奇景!每年春天,大概3到5月,北海岸老梅一帶的火山礁岩會長滿綠色的海藻,形成一條條綠色的石槽,非常壯觀。綠色的海藻配上藍色的海水和白色浪花,顏色超級夢幻。

交通怎麼辦:可以從淡水捷運站搭公車862或863,在「老梅」站下車,再往海邊走進去。開車的話,北海岸公路旁有停車場,但花季期間假日一位難求。

拍照小提示:季節跟潮汐是關鍵!一定要在每年3-5月、而且是退潮的時候來才看得到。出發前務必查好中央氣象署的潮汐預報。拍攝時要注意安全,石槽很滑,千萬不要踩上去,不僅危險也會破壞海藻生態。用慢速快門拍流動的海水,可以讓浪花呈現出絲綢般的夢幻感。

尋找免費景點的路線規劃示意圖
尋找免費景點的路線規劃示意圖

怎麼找到更多私房免費景點?

除了上面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挖寶。我自己的習慣是這樣:

1. 善用Instagram的地標和Hashtag:直接在IG上搜尋地名,例如「#台南景點」,然後去看「地標」分頁,常常會滑到一些沒看過但很多人打卡的地方。從別人的照片裡找靈感最快。

2. 追蹤旅遊攝影師或部落客:他們永遠是挖掘新景點的先鋒部隊。看他們最近去了哪裡,通常就是下一個會紅的點。

3. Google Map開起來隨意逛:這招聽起來有點笨,但超有用。把地圖開到你有興趣的區域,放大,然後看上面標示的「景點」圖示。有時候會發現一些名字很奇怪的公園、觀景台或步道,點進去看評論和照片,常常有驚喜。

4. 官方旅遊資訊網:像是交通部觀光署的網站,或是各縣市政府的觀光旅遊網。 雖然介面可能比較制式,但資訊最正確,尤其是一些新開放的園區或步道,都會在上面公告。

景點屬性速查表

為了方便大家快速選擇,我把前面提到的幾個點整理成一個簡單的比較表,可以依照你想拍的風格跟交通方便度來挑選。

景點名稱 交通便利度 適合風格 個人筆記
陽明山擎天崗 中高 (公車直達) 自然、遼闊、清新 公車超方便,但假日人多,要有心理準備。想拍牛要碰運氣!
瑞芳不厭亭 低 (建議自駕) 公路、蒼茫、氣勢 交通是硬傷,但景色絕對值得。 沒車的人可以考慮包車一日遊。
台南美術館二館 高 (市中心) 現代、極簡、建築 根本是為拍照而生的建築! 光影超美,隨便拍都像大師作品。
花蓮新社梯田 中 (需自駕或搭固定客運) 田園、海洋、療癒 季節限定的美景,去之前一定要確認稻穗狀況,不然會撲空。

出發前要注意的幾件事

天氣永遠是老大:尤其是去山上或海邊,天氣說變就變。出發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甚至是看當地的即時影像最準。

注意開放時間:雖然很多自然景點是24小時開放,但像大港橋有旋轉時間,美術館、博物館有休館日,一定要先查清楚。

尊重當地環境:不要亂丟垃圾是最基本的。另外像老梅綠石槽,不要去踩踏,或是擎天崗的牛,不要去挑釁,當個有格調的旅人。

交通備案:如果要去交通比較不便的地方,要先想好備案。例如叫不到計程車怎麼辦?公車末班車是幾點?多想一步會讓旅程更順利。

好了,筆記就先到這邊。這些點都只是個開頭,台灣好玩又免費的地方真的太多了。這10個點,你最想先去哪個?或是有沒有你的私房景點想分享?在下面留言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4-01 Reply
    這篇打卡APP推薦看起來很實用,但有點好奇耶~大學生實習或打工真的需要這麼多打卡功能嗎?會不會反而讓主管更愛盯人呀?而且有些公司不是都用指紋或人臉辨識了,這些APP還適用嗎?求小編解答~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