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Bot 收費方式說明:官方計價結構與 2025 年費用級距整理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今天要來聊聊 LINE Bot 的收費,這東西真的很多人搞不懂

好,今天要來聊一個大家常常卡關的東西:LINE Bot,或者說 LINE 官方帳號的收費方式。很多人想做,但一看到那個價格表就頭暈,什麼輕用量、中用量、高用量,然後又有什麼加購訊息……感覺很複雜。我今天就試著用白話一點的方式,把這個結構拆解給你看,特別是針對 2025 年的一些可能變化,順便幫你整理一下思路。

說真的,網路上很多文章都只會把官方的價目表貼上來,然後就……沒了。但那對一個小店家老闆或行銷人員來說,幫助真的不大。因為你不知道怎麼選,更不知道陷阱在哪裡。今天我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重點一句話:別只看月租費,魔鬼藏在「加購訊息」和「訊息怎麼算」裡

如果沒時間看完全部,你只要記得這件事就好:LINE 的收費,真正的成本不是那個固定的月費,而是你「超過免費額度之後,額外發送的訊息費用」。特別是中用量方案還不能加購訊息,一超過就要直接升級,這個機制一定要搞懂,不然帳單來了會嚇一跳。

LINE 訊息方案的選擇,就像在不同大小的水桶間抉擇
LINE 訊息方案的選擇,就像在不同大小的水桶間抉擇

多數人沒搞懂的點:免費和付費訊息的差別

好,我們來講第一個最關鍵,也最多人誤會的地方。不是所有你從 LINE 官方帳號發出去的訊息都要錢。這很重要,我再說一次,不是所有訊息都要錢。

簡單區分一下:

  • 不用錢的訊息:主要有三種。第一,用戶加你好友時,你設定的那個「歡迎訊息」。 第二,用戶主動傳訊息給你,你在 24 小時內一對一手動回覆他,這個聊天是免費的。 第三,用戶觸發你設定好的關鍵字,系統自動回覆的訊息,這也免費。 所以,多利用這些免費的互動,可以省下不少錢。
  • 要錢的訊息 (Push API):這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主要是指「群發訊息」,就是你主動推播給你所有好友,或是一大群好友的訊息。 這種主動推播的訊息,官方叫做 Push API,是會計入你的方案額度的。 還有一些更進階的 API 訊息,像是用程式去觸發的,也大多屬於這一類。

所以你看,關鍵在於「是誰發起的」。用戶發起,你回覆,大多是免費的。你主動發起,一次對很多人,那就要算錢。搞懂這個,你就搞懂一半了。

2025 年的計價方案:輕、中、高用量怎麼選?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官方的三個方案:輕用量、中用量、高用量。 我直接幫你整理成一個比較口語的表格,讓你比較好理解。這個是基於 2023 年 9 月後到現在的方案,基本上到 2025 年的核心架構差異不大,但要注意 LINE 可能會推出新的「聊天進階方案」。

方案等級 月費(台幣,未稅) 每月免費訊息則數 超過額度怎麼辦? 適合誰?(我的不專業建議)
輕用量 0 元,完全免費。 200 則。 沒辦法加購。發完 200 則就不能再群發了,只能等下個月。 嗯...說真的,只適合剛創立、好友數不到 100 人的超小型店家,或只是想玩玩看的個人。200 則真的很少,群發一次可能就沒了。
中用量 800 元。 3,000 則。 一樣,不能加購! 一旦用完,你就必須「立刻升級」到高用量方案,才能繼續發。這個是最大的陷阱。 好友數在幾百到一兩千人,而且一個月大概只會發 2-3 次重要公告或促銷的店家。你必須對你的訊息量有很精準的控制。
高用量 1,200 元。 6,000 則。 終於可以加購了!超過 6,000 則之後,每一則訊息會額外收費,而且是「階梯式計價」,發越多,單價越便宜,從每則 0.2 元開始往下掉。 好友數超過 3,000 人,或者雖然好友不多但很頻繁發活動(例如每週都有特價)的店家。老實說,只要你認真經營,最後大概都會落到這個方案。

還有一個在 2025 年 3 月後出現的新東西,叫做「聊天進階方案」。 這主要是針對「一對一聊天」功能的強化,像是延長聊天記錄的保存時間、增加標籤數量等等。這個是額外選購的,月費大概 100 元,跟上面的群發訊息方案是兩回事,看你的客服需不需要。

選擇 LINE 方案的決策流程圖
選擇 LINE 方案的決策流程圖

跟國外比一比:LINE 和 WhatsApp 的收費邏輯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會問,那跟國外的 WhatsApp Business API 比起來呢?這就是很有趣的地方了,他們的計價邏輯完全不一樣。這點跟我們在台灣習慣的 LINE 生態很不同。

LINE 的核心是「訊息量計價」,你主動推播多少則訊息,就付多少錢。 但 WhatsApp 呢,它是「對話式計價」(conversation-based pricing)。 什麼意思?就是它把對話分成不同種類,像是行銷(Marketing)、功能(Utility)、驗證(Authentication)等。

簡單說,WhatsApp 是以一個 24 小時的「對話視窗」為單位。當用戶主動傳訊息給你,或者你發送一個「模板訊息」開啟對話後,接下來 24 小時內的互動,費用是算一包的。 如果是用戶自己發起的對話,企業在 24 小時內回覆通常是免費的。 它的邏輯更鼓勵「有意義的雙向溝通」,而不是單向的廣告轟炸。

所以,如果你是做跨境電商,目標市場在歐美或東南亞,那你就不能用 LINE 的思維去估算 WhatsApp 的成本。你得去想,你的機器人主要是用來做行銷推播,還是解決客服問題,這會大大影響你的開銷。

最容易踩的坑:成本估算錯誤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大家最常犯的幾個錯誤,也就是成本估算的盲點。

  1. 低估好友成長速度:很多人一開始選了「中用量」,想說 3,000 則夠用。結果辦了一檔成功的活動,好友暴增到 5,000 人,下個月群發一次訊息就直接爆量,被迫立刻升級高用量,預算就亂掉了。
  2. 忘記算「多對話框」訊息:一則群發訊息最多可以包含 3 個對話框(例如文字+圖片+按鈕)。 雖然 LINE 目前的計算方式是這樣一整包算「一則」訊息,但你必須去官方後台再三確認這個規則有沒有改。過去的計價方式是算對話框數量的,未來會不會改回去沒人知道。
  3. 濫用群發,導致封鎖率提高:這不是直接的費用,但卻是最大的隱形成本。如果你一直對所有好友無差別群發,導致很多人覺得煩而封鎖你,你前面花錢累積的好友就都浪費了。所以,善用 LINE 後台的受眾篩選功能,做「分眾溝通」非常重要,就算要花錢,也要花在對的人身上。
成本超支警示:一個爆炸的計算機顯示超額費用
成本超支警示:一個爆炸的計算機顯示超額費用

總結來說,我自己是覺得,LINE 官方帳號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但在使用前,真的要花點時間坐下來,好好算一下。不要只看月費 0 元或 800 元很便宜就衝動開始,先預估一下你一個月大概會發幾次活動、你的目標好友數是多少,然後再選一個最適合你的方案。一開始選「高用量」不一定是浪費,有時候反而能給你更大的彈性,避免綁手綁腳,錯過行銷的好時機。

好了,大概就是這樣。希望這些整理對你有幫助。你目前是用哪個方案?或者你覺得哪個方案最讓人頭痛?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11-14 Reply
    我突然想到上次真的有被 LINE Bot 那個收費嚇到欸。就是我們社團那時想一起搞一個自己的小程式,結果一查才知道,原來有那種訊息數量的限制喔,不是你想用就一直丟訊息這樣,而且用戶人數如果變多,價錢直接跳一級…有點不爽哈哈。然後他們每年都會改一次那個價目表,好像每次都偷偷變一下,有點跟不上啊。2025 年的會怎麼弄,真的沒人知道嗎?有人最近有認真去研究或看到什麼消息嗎?老實講真的很怕哪天突然多收錢,一個大驚喜那種😅。
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